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21页 |
引论 | 第21-28页 |
一、案例指导制度选题背景 | 第21-23页 |
二、研究案例指导制度的意义追问 | 第23-25页 |
(一) 研究案例指导制度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法学理论 | 第23-24页 |
(二) 研究案例指导制度有助于我国法律统一适用机制的完善 | 第24页 |
(三) 研究案例指导制度有助于推动法学教育改革 | 第24-25页 |
三、案例指导制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5-2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第一章 案例指导制度内涵与定位 | 第28-33页 |
一、案例、判例与案例指导制度内涵 | 第28-29页 |
二、案例指导制度定位 | 第29-33页 |
(一) 案例指导制度的性质定位 | 第29-31页 |
(二)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定位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33-48页 |
一、案例指导制度的本体价值 | 第33-44页 |
(一) 立法补救价值 | 第33-38页 |
(二) 法的安全价值 | 第38-39页 |
(三) 司法效率价值 | 第39-40页 |
(四) 司法公正价值 | 第40-42页 |
(五) 法律体系和谐价值 | 第42-44页 |
二、案例指导制彦的程序价值 | 第44-48页 |
(一) 案例指导制度是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性机制 | 第44-46页 |
(二) 案例指导制度是提高法官职业威望的制度保障 | 第46页 |
(三) 案例指导制度是统合司法经验的制度基础 | 第46-47页 |
(四) 案例指导制度是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的程序保障 | 第47-48页 |
第三章 中西方语境中的相关制度比较 | 第48-76页 |
一、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 | 第48-58页 |
(一) 英美法系判例法制度的内在机理 | 第48-54页 |
(二) 判例法制度生成的外部语境 | 第54-58页 |
二、大陆法系的判例制度 | 第58-64页 |
(一) 大陆法系判例制度的内在机理 | 第58-61页 |
(二) 大陆法系判例制度生成的外部语境 | 第61-64页 |
三、我国传统语境中的判例制度 | 第64-71页 |
(一) 我国传统判例制度的内在机理 | 第65-69页 |
(二) 我国传统判例制度生成的外部语境 | 第69-71页 |
四、基于比较视野下的反思 | 第71-76页 |
(一) 不同语境中的制度模式具有多样性 | 第71-73页 |
(二) 案例指导制度的内核在于“案例的指导力” | 第73-74页 |
(三) 注重案例指导制度“软环境”的建设 | 第74-76页 |
第四章 我国“案例公布制度”的实证考察 | 第76-98页 |
一、“案例公布制度”的历史 | 第76-79页 |
(一) “红头文件”下发案例阶段 | 第76页 |
(二) “公报发布案例”阶段 | 第76-79页 |
二、“案例公布制度”实际运作状态 | 第79-89页 |
(一) 同案的差异性审判 | 第79-81页 |
(二) 同案的重复性论证 | 第81-82页 |
(三) 案件的机械性裁判 | 第82-84页 |
(四) 地方法院法制统一实践的先行 | 第84-89页 |
三、“案例公布制度”的制度性缺陷与启示 | 第89-98页 |
(一) “案例公布制度”的制度性缺陷 | 第90-96页 |
(二) “案例公布制度”的启示 | 第96-98页 |
第五章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与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98-147页 |
一、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的现实基础 | 第98-100页 |
(一) 社会观念基础 | 第98页 |
(二) 法律制度基础 | 第98-99页 |
(三) 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基础 | 第99页 |
(四) 法官的索质基础 | 第99-100页 |
二、案例指导制度的创制 | 第100-121页 |
(一) 指导性案例的创制条件 | 第100-106页 |
(二) 案例指导制度创制程序 | 第106-120页 |
(三) 案例指导制度创制原则 | 第120-121页 |
三、案例指导制度的适用 | 第121-143页 |
(一) 案例指导制度适用路径 | 第122-128页 |
(二) 案例指导制度的适用技术 | 第128-140页 |
(三) 案例指导制度的适用保障制度 | 第140-143页 |
四、与案例指导制度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143-147页 |
(一) 审判委员会的改革 | 第143-144页 |
(二) 案件请示机制的改革 | 第144页 |
(三) 司法解释制度的完善 | 第144-145页 |
(四) 案件管辖制度的改革 | 第145-147页 |
结束语 | 第147-151页 |
附件 | 第151-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8页 |
后记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