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贸易和港口物流对接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 ·两岸合作背景分析 | 第9-11页 |
| ·两岸港口物流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 ·两岸经贸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两岸港口物流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贸易理论追溯 | 第17-21页 |
|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 第17-18页 |
|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第18页 |
| ·贸易依存度 | 第18-21页 |
| 第2章 闽台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33页 |
| ·福建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 第21-24页 |
| ·福建省GDP运行良好 | 第21-22页 |
|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 第22-23页 |
| ·对外贸易不断拓展 | 第23-24页 |
| ·台湾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 第24-27页 |
| ·台湾GDP发展分析 | 第24-25页 |
| ·产业结构调整 | 第25-26页 |
| ·对外贸易的发展 | 第26-27页 |
| ·闽台经贸发展差异分析 | 第27-30页 |
| ·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 | 第27-28页 |
| ·对外贸易的差异 | 第28-30页 |
| ·闽台经贸交流的意义 | 第30-33页 |
|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 第30-31页 |
| ·推动两岸经济整合 | 第31页 |
| ·稳定海峡两岸关系 | 第31页 |
| ·促进航运市场的扩大 | 第31-33页 |
| 第3章 闽台贸易合作与港口物流 | 第33-47页 |
| ·闽台经贸往来特点及存在问题 | 第33-36页 |
| ·闽台经贸往来特点 | 第33-35页 |
| ·闽台经贸存在问题 | 第35-36页 |
| ·闽台港口物流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 ·福建港口物流现状 | 第36-39页 |
| ·台湾港口物流现状 | 第39-42页 |
| ·闽台经贸合作和港口物流发展的机制分析 | 第42-43页 |
| ·经济机制 | 第42页 |
| ·行业协商机制 | 第42-43页 |
| ·政策机制 | 第43页 |
| ·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的意义和影响 | 第43-47页 |
| ·提高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 | 第43-44页 |
| ·促进两岸临港工业集群 | 第44页 |
| ·对经贸发展的政策效应 | 第44-47页 |
| 第4章 闽台经贸与港口物流发展的相关分析 | 第47-69页 |
| ·闽台进出口贸易对闽台经济的贡献率 | 第47-50页 |
| ·进出口贸易依存度 | 第47-49页 |
| ·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第49-50页 |
| ·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 | 第50页 |
| ·闽台进出口货种分析 | 第50-56页 |
| ·各货类吞吐量比例变化 | 第52-54页 |
| ·货流流向结构的动态变化 | 第54-55页 |
| ·港口货种结构的动态变化 | 第55-56页 |
| ·闽台进出口贸易额与港口物流量相关性分析 | 第56-62页 |
| ·指标的相关性系数 | 第56-57页 |
| ·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57-60页 |
| ·弹性系数法的应用 | 第60-62页 |
| ·闽台经贸与港口物流博弈分析 | 第62-69页 |
| ·博弈论的引入 | 第62-63页 |
| ·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 | 第63-65页 |
| ·合作策略的帕累托最优 | 第65-69页 |
| 第5章 闽台经贸发展预测及闽台两岸产业的对接 | 第69-89页 |
| ·闽台经贸总量发展预测 | 第69-76页 |
| ·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 第69-73页 |
| ·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 第73-76页 |
| ·闽台产业对接的条件机制 | 第76-78页 |
| ·闽台产业对接的外部因素 | 第76页 |
| ·闽台产业对接的内部条件 | 第76-77页 |
| ·闽台产业对接的政策机制 | 第77-78页 |
| ·闽台两岸产业的对接 | 第78-85页 |
| ·重工业的对接 | 第78-80页 |
| ·轻工业对接 | 第80-81页 |
| ·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 | 第81-82页 |
| ·农业的对接合作 | 第82-85页 |
| ·构建闽台贸易对接平台(渠道) | 第85-87页 |
| ·加快建设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 | 第85页 |
| ·继续办好两岸的商品交易会 | 第85-86页 |
| ·逐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 第86页 |
| ·建设两岸行业合作机制 | 第86-87页 |
| ·深化闽台港口物流合作的战略思路 | 第87-89页 |
| ·制定闽台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 第87页 |
| ·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强化对台通商口岸地位 | 第87-88页 |
| ·寻找物流合作的结合点 | 第88页 |
| ·推进海峡两岸港口体系的建设 | 第88页 |
| ·合作培养现代高级综合人才 | 第88-8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附录 | 第91-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8-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