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5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双电层和Zeta电势 | 第14页 |
·淌度和电渗流 | 第14-15页 |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 第15-16页 |
·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提高毛细管电泳检测灵敏度的方法 | 第17-19页 |
·场放大作用 | 第17-18页 |
·大体积样品堆积 | 第18页 |
·溶质形态改变的作用—pH梯度法 | 第18页 |
·等速电泳堆积 | 第18-19页 |
·MEKC中的扫集浓缩技术 | 第19页 |
·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9-24页 |
·毛细管电泳应用于单味中药化学成分分析 | 第20页 |
·毛细管电泳应用于中药复方制剂化学成分分析 | 第20-23页 |
·CE在手性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毛细管电泳中反向电压的应用 | 第24页 |
·本文的选题思路及创新点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5页 |
第二章 分离测定山楂果实中的绿原酸和咖啡酸的非水毛细管电泳新方法 | 第35-47页 |
·前言 | 第35-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仪器 | 第37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37页 |
·标准品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7-38页 |
·缓冲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溶剂和电解质的选择 | 第38-39页 |
·醋酸浓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Tris浓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分离电压的影响 | 第41页 |
·工作曲线、检测限和重现性 | 第41-43页 |
·样品分析和回收率的测定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分离测定山楂中活性有机酸的在线大体积样品堆积-非水毛细管电泳新方法 | 第47-61页 |
·前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仪器 | 第48-49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49页 |
·标准品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50页 |
·缓冲溶液的制备 | 第50页 |
·富集方法的操作过程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溶剂和电解质的选择 | 第50-51页 |
·醋酸浓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Tris浓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分离电压的影响 | 第53页 |
·进样时间对富集和分离的影响 | 第53-56页 |
·工作曲线、检测限和重现性 | 第56-57页 |
·样品分析和回收率的测定 | 第57页 |
·富集因子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分离测定鱼腥草和山楂果实中槲皮素、芦丁和绿原酸的反向迁移胶束毛细管电泳新方法 | 第61-74页 |
·前言 | 第61-62页 |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仪器 | 第62-63页 |
·试剂 | 第63-64页 |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64页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6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4-71页 |
·背景电解质的选取 | 第64页 |
·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64-68页 |
·SDS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64-65页 |
·pH对分离的影响 | 第65-66页 |
·NaH_2PO_4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66-67页 |
·分离电压的影响 | 第67-68页 |
·工作曲线、检测限和重现性 | 第68页 |
·样品分析和回收率的测定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工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