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1-36页 |
1 含硝基苯酚废水处理的发展状况 | 第11-15页 |
·硝基苯酚的物化性质及危害 | 第11页 |
·含硝基苯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物理法处理含硝基苯酚废水 | 第11-12页 |
·化学法处理含硝基苯酚废水 | 第12页 |
·生物法处理含硝基苯酚废水 | 第12-13页 |
·含硝基苯酚废水的液膜处理法 | 第13页 |
·硝基酚的常见测定方法 | 第13-14页 |
·硝基苯酚在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14-15页 |
2 普鲁士蓝及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 | 第15-23页 |
·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PB)修饰电极 | 第15-18页 |
·普鲁士蓝的结构和性质 | 第16页 |
·普鲁士蓝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 第16-17页 |
·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的应用 | 第17-18页 |
·过渡金属铁氰化物类普鲁士蓝修饰电极 | 第18-22页 |
·过渡金属铁氰化物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18-20页 |
·多核过渡金属铁氰化物修饰电极的应用 | 第20-22页 |
·稀土铁氰化物修饰电极 | 第22-23页 |
·多核金属铁氰化物修饰电极发展的新趋向 | 第22-23页 |
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的工作内容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6页 |
第二部分 硝基酚在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分析应用 | 第36-63页 |
Ⅰ对硝基苯酚在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分析测定 | 第36-49页 |
1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电极制备 | 第3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PNP在Eu-PB/GCE上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38页 |
·扫描速率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 | 第38-40页 |
·底液种类、峰电位与pH 的关系 | 第40-42页 |
·修饰层厚度的影响 | 第42页 |
·标准曲线 | 第42-44页 |
·干扰试验 | 第44页 |
·模拟废水和实际水样的测定 | 第44-45页 |
·电极的稳定性及重现性 | 第45页 |
·反应机理初步讨论 | 第45-46页 |
3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Ⅱ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上2,4-二硝基苯酚的电催化还原与分析应用研究 | 第49-56页 |
1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修饰电极上2,4-二硝基苯酚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50-51页 |
·扫描速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 | 第52页 |
·修饰层厚度的影响 | 第52页 |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第52-53页 |
·干扰试验 | 第53页 |
·模拟废水的测定 | 第53-54页 |
·电极重现性与稳定性 | 第54页 |
3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Ⅲ 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对2,4,6-三硝基苯酚的电催化还原与分析应用研究 | 第56-63页 |
1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6-57页 |
·电极制备 | 第5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Eu-PB电极上三硝基苯酚的电催化作用 | 第57-58页 |
·扫描速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测定底液的选择 | 第59页 |
·修饰层厚度的影响 | 第59页 |
·标准曲线 | 第59-60页 |
·干扰试验 | 第60页 |
·环境水样的测定 | 第60-61页 |
·电极性能 | 第61页 |
3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三部分 硝苯地平在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分析测定 | 第63-73页 |
1 引言 | 第6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3-64页 |
·电极制备 | 第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0页 |
·NIF在Eu-PB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64-65页 |
·扫描速率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 | 第65-66页 |
·峰电位与pH 的关系 | 第66-67页 |
·支持电解质及其浓度的选择 | 第67页 |
·Eu-PB 膜厚度的影响 | 第67页 |
·标准曲线 | 第67-68页 |
·干扰试验 | 第68页 |
·样品分析测定 | 第68-69页 |
·反应机理初步讨论 | 第69-70页 |
4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