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6-18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8-63页 |
第一章 日本乙型脑炎的研究背景 | 第19-41页 |
1 乙脑流行的危害 | 第19-20页 |
2 JEV的分类 | 第20-21页 |
3 乙脑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21-22页 |
·乙脑流行的地理分布 | 第21页 |
·乙脑的流行模式 | 第21-22页 |
4 乙脑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22-23页 |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 第23-26页 |
·乙型脑炎病毒的侵染和复制 | 第26-27页 |
5 乙型脑炎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机理 | 第27-28页 |
6 乙型脑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29-30页 |
·病原学检查 | 第30-32页 |
7 乙型脑炎病毒的疫苗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传统疫苗 | 第33页 |
·新型疫苗 | 第33-35页 |
8 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第二章 腺病毒载体概述 | 第41-51页 |
1 腺病毒的基本特征 | 第41-43页 |
2 腺病毒载体的构建策略 | 第43-45页 |
3 互补细胞系 | 第45页 |
4 腺病毒载体构造的改进策略 | 第45-48页 |
·去除对非靶器官天然嗜性,提高对靶器官的嗜性 | 第45-46页 |
·构建复制型腺病毒载体 | 第46-47页 |
·建立腺病毒高效重组体系及子代病毒颗粒的大量产生 | 第47-48页 |
5 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三章 表位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51-63页 |
1 表位疫苗研制的理论基础 | 第51-52页 |
2 新表位的确定 | 第52-53页 |
·随机肽库技术筛选新表位 | 第52页 |
·借助各种预测手段确定新表位 | 第52-53页 |
3 表位肽疫苗设计的优化与修饰 | 第53-54页 |
·"非选择性"辅助T细胞表位的应用 | 第53页 |
·氨基酸间隔序列的应用和侧翼序列的优化 | 第53-54页 |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定位 | 第54页 |
4 表位的传递 | 第54-56页 |
·脂肽 | 第54页 |
·多价抗原肽 | 第54-55页 |
·多表位线形肽 | 第55页 |
·受体连接的多肽传递系统 | 第55页 |
·靶向多肽类(targeting polypeptides) | 第55-56页 |
5 应用 | 第56-57页 |
·疟疾 | 第56页 |
·血吸虫病 | 第56-57页 |
·肿瘤 | 第57页 |
6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63-137页 |
第四章 日本脑炎病毒E蛋白多表位基因串联真核质粒的构建 | 第65-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70页 |
·病毒、细胞及载体 | 第66页 |
·主要试剂、工具酶及仪器 | 第66页 |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6-68页 |
·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68-69页 |
·重组真核质粒的体外表达与鉴定 | 第69-70页 |
2 结果 | 第70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70页 |
·Western-blot分析结果 | 第70页 |
·IFA鉴定结果 | 第70页 |
3 讨论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五章 日本脑炎病毒E蛋白多表位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 第77-9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8-84页 |
·材料 | 第78页 |
·方法 | 第78-84页 |
2 结果 | 第84页 |
·表达载体pET-rEP的构建 | 第84页 |
·重组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84页 |
·测序结果 | 第84页 |
·pET-rEP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84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Western blot分析 | 第84页 |
3 讨论 | 第84-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第六章 多表位D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对Balb/c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影响 | 第91-10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2-95页 |
·材料 | 第92-93页 |
·方法 | 第93-95页 |
2. 结果 | 第95-96页 |
·抗体亚型分析 | 第95页 |
·免疫动物中和抗体分析 | 第95页 |
·免疫小鼠T细胞增殖反应检测结果 | 第95页 |
·细胞因子检测 | 第95-96页 |
3. 讨论 | 第96-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第七章 表达日本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多表位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 第103-11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8页 |
·材料 | 第104页 |
·方法 | 第104-108页 |
2 结果 | 第108-110页 |
·转移载体pA5-TEP的构建 | 第108页 |
·同源重组腺病毒质粒pAd5-TEP的线性化鉴定 | 第108页 |
·重组腺病毒的鉴定 | 第108-110页 |
3 讨论 | 第110-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第八章 重组腺病毒对小鼠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第117-1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8-120页 |
·材料 | 第118页 |
·方法 | 第118-120页 |
2 结果 | 第120页 |
·抗体亚型分析 | 第120页 |
·免疫动物中和抗体分析 | 第120页 |
·细胞因子检测 | 第120页 |
3 讨论 | 第120-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6页 |
第九章 不同的疫苗联合应用对猪的免疫效力研究 | 第126-1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7-129页 |
·材料 | 第127-128页 |
·方法 | 第128-129页 |
2 结果 | 第129页 |
·免疫动物中和抗体分析 | 第129页 |
·细胞因子检测 | 第129页 |
3 讨论 | 第129-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7页 |
全文总结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