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一、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渊源及理论基础 | 第13-22页 |
(一) 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13-19页 |
(二) 不当得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二、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 第22-27页 |
(一) 一方获利 | 第22-23页 |
(二) 致使他人受损 | 第23-24页 |
(三) 获利必须无法律上的原因 | 第24-27页 |
三、不当得利的类型 | 第27-31页 |
(一) 给付不当得利 | 第27-28页 |
(二) 非给付不当得利 | 第28-31页 |
四、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效力 | 第31-38页 |
(一) 不当得利之债的当事人 | 第31-32页 |
(二) 不当得利返还的标的 | 第32-34页 |
(三) 不当得利返还的范围 | 第34-38页 |
五、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例外 | 第38-43页 |
(一) 为履行道德义务为给付 | 第38页 |
(二) 不法给付 | 第38-40页 |
(三) 明知无给付义务而为给付 | 第40-41页 |
(四) 提前清偿到期债务或为给付逾期债务而为的给付 | 第41-42页 |
(五) 造成权利丧失的非债清偿 | 第42-43页 |
六、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 | 第43-49页 |
(一)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合同履行请求权的竞合 | 第43-44页 |
(二)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 | 第44-46页 |
(三)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权返还请求权的竞合 | 第46-47页 |
(四)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无因管理请求权不发生竞合 | 第47-49页 |
结语:完善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