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祝颂词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祝颂词的文本界定 | 第8-10页 |
第二节 宋前祝颂文学发展的大致情况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祝颂词的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祝颂词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17页 |
第一章 北宋:祝颂词的初兴 | 第17-58页 |
第一节 宋初鼓吹乐和诗坛唱酬风气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17-25页 |
鼓吹乐雅俗适中的音乐性质 | 第17-22页 |
唱和诗里的祝颂意识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宋真宗“天书”事件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25-36页 |
第三节 北宋中后期文字之祸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36-47页 |
变法过程中的快意祝颂 | 第36-37页 |
乌台诗案对诗文创作的抑制 | 第37-39页 |
畏祸心理的产生及蔓延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39-47页 |
第四节 徽宗对北宋末期祝颂词的影响 | 第47-58页 |
徽宗时党争的延续,文人当世精神的萎缩 | 第47-49页 |
徽宗好大喜功,臣僚曲意逢迎 | 第49-54页 |
徵宗年间的大晟府与祝颂词 | 第54-58页 |
第二章 南宋:祝颂词的繁盛 | 第58-95页 |
第一节 南渡时期抗金事业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58-68页 |
抗金壮志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58-63页 |
志士退隐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63-68页 |
第二节 南宋谀颂之风与文人祝颂词的创作 | 第68-78页 |
在谀颂之风中坚守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68-74页 |
高宗末及孝宗朝初的谀颂之风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74-78页 |
第三节 南宋中期文人群体意识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78-86页 |
张孝祥与抗金士人的交往 | 第79-80页 |
辛弃疾与抗金志士的交往 | 第80-85页 |
其他抗金志士之间的交往 | 第85-86页 |
第四节 南宋后期文人心态与祝颂词的创作 | 第86-95页 |
魏了翁:在理学中调适 | 第86-89页 |
刘克庄:壮志被消解 | 第89-91页 |
吴文英:飘摇无依的苦魂 | 第91-95页 |
第三章 祝颂词的交际功能 | 第95-122页 |
第一节 祝颂皇室词:隔膜而疏离 | 第95-102页 |
第二节 祝颂朋僚词:应酬与互慰 | 第102-108页 |
第三节 祝颂亲人词:爱意与祝愿 | 第108-115页 |
第四节 祝颂其他人:补充与调适 | 第115-122页 |
第四章 祝颂词的表现形式 | 第122-145页 |
第一节 歌功颂德词的表现形式 | 第122-127页 |
第二节 寿词的表现形式 | 第127-133页 |
第三节 辛派祝颂词的艺术成就 | 第133-139页 |
第四节 贺婚词及贺生子词的表现形式 | 第139-145页 |
贺婚词的表现形式 | 第139-141页 |
贺生子词的表现形式 | 第141-145页 |
结语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