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构造带预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4页 |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0-11页 |
| ·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2-13页 |
| ·工作量统计 | 第13-14页 |
| 2 区域基本地质概况 | 第14-21页 |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4-15页 |
| ·盆地演化特征 | 第15-17页 |
| ·区域沉积特征 | 第17-18页 |
| ·惠州凹陷构造特征 | 第18-21页 |
| 3 油气成藏条件特征 | 第21-32页 |
| ·烃源岩特征 | 第21-24页 |
| ·储层特征 | 第24-27页 |
| ·盖层特征 | 第27-30页 |
| ·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 | 第30-32页 |
| 4 典型油气藏特征和成藏模式 | 第32-43页 |
| ·西江24-3 油田 | 第32-36页 |
| ·陆丰13-1 油田 | 第36-40页 |
| ·惠州凹陷油气藏成藏模式 | 第40-43页 |
| 5 生烃作用模拟及生烃特征 | 第43-56页 |
| ·烃源岩基本参数研究 | 第43-48页 |
| ·生烃作用模拟 | 第48-50页 |
| ·生烃量计算 | 第50-56页 |
| 6 油气运聚特点及有利构造带预测 | 第56-68页 |
| ·模拟研究思路 | 第56页 |
| ·流体势和油气运移 | 第56-59页 |
| ·油气运聚单元划分 | 第59-61页 |
| ·有利构造带预测 | 第61-68页 |
| 7 结论与不足 | 第68-70页 |
| ·结论和认识 | 第68-69页 |
| ·存在的不足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