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及其共有权概述 | 第10-23页 |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第10-16页 |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概念 | 第10-12页 |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性质 | 第12-14页 |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客体 | 第14-16页 |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之共有权 | 第16-22页 |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 第16-18页 |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的性质 | 第18-22页 |
(三)共有权的法律地位 | 第22-23页 |
1.共有部分的附属性 | 第22页 |
2.共有部分的不可分割性 | 第22-23页 |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客体及内容 | 第23-30页 |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范围 | 第23-24页 |
1.同幢建筑物同一单元的建筑物区分所有之共有权客体 | 第24页 |
2.同幢建筑物区分所有之共有权客体 | 第24页 |
3.住宅小区范围内建筑物区分所有之共有权客体 | 第24页 |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分类 | 第24-26页 |
1.全部共有权与部分共有权 | 第24-26页 |
2.法定共有权利与约定共有权利 | 第26页 |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内容 | 第26-30页 |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权利 | 第26-28页 |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的义务 | 第28-30页 |
三、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30-42页 |
(一)立法模式选择不尽合理 | 第30-32页 |
1.境外立法模式 | 第30-31页 |
2.我国立法模式及其缺陷 | 第31-32页 |
(二)共有部分权属不明 | 第32-39页 |
1.楼顶平台权属规定不明 | 第32-34页 |
2.基地利用权权属不明 | 第34-35页 |
3.停车位权属不明 | 第35-37页 |
4.窗前绿地权属不明 | 第37-39页 |
(三)共有部分的使用、修缮费用承担和收益分配规定不明 | 第39-42页 |
1.共有部分的使用权限规定不明 | 第39-40页 |
2.共有部分的修缮费用规定不明 | 第40-41页 |
3.共有部分的收益分配规定不明 | 第41-42页 |
四、完善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制度的思考 | 第42-46页 |
(一)优化立法模式 | 第42-43页 |
(二))楼项平台和车位原则上归全体区分所有权人共有 | 第43-44页 |
(三)基地利用和窗前绿地使用权之归属 | 第44-45页 |
(四)共有部分修缮费用的分担和收益的分配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