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1页 |
·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战略的概念及发展的基本条件 | 第11-14页 |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概念 | 第11-12页 |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战略发展的客观条件 | 第12-14页 |
2 国外大型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情况分析 | 第14-22页 |
·国外大型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国外主要大型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分析 | 第16-22页 |
·沃尔玛自有品牌发展情况 | 第16-18页 |
·家乐福自有品牌发展情况 | 第18-19页 |
·国外主要大型零售企业在我国自有品牌经营情况分析 | 第19-22页 |
3 国内大型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分析 | 第22-26页 |
·国内大型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开发存在的具体问题 | 第23-25页 |
·自有品牌商品比重较低 | 第23页 |
·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 第23-24页 |
·质量参差不齐且稳定性差 | 第24页 |
·自有品牌促销力度不够 | 第24页 |
·消费者对商场品牌的认可度较低 | 第24页 |
·与竞争商品的差异化特点不突出 | 第24页 |
·自有品牌的销量难实现质的突破 | 第24-25页 |
·缺少成功运作自有品牌的专业人才 | 第25页 |
·国内大型连锁超市自有品牌近期的发展动态 | 第25-26页 |
·国内大型超市在自有品牌上动作不断 | 第25页 |
·区域市场上自有品牌竞争现象初显 | 第25-26页 |
4 重庆商社集团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意义和良好机遇 | 第26-36页 |
·重庆商社集团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历史沿革 | 第26页 |
·业务发展现状 | 第26页 |
·战略定位与目标 | 第26-27页 |
·发展自有品牌是重庆商社集团战略选择之一 | 第27-33页 |
·重庆商社集团五力模型分析 | 第27-30页 |
·零售商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品牌商品的价值链分析 | 第30页 |
·发展自有品牌有助于重庆商社集团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 第30-33页 |
·大力发展自有品牌符合国际零售行业发展趋势 | 第33-34页 |
·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是众多国际大型零售商的战略性选择 | 第33页 |
·自有品牌开发是我国超市下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33-34页 |
·重庆商社集团面临大力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机遇 | 第34-36页 |
·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自身条件机遇 | 第34页 |
·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客观环境机遇 | 第34-36页 |
5 重庆商社集团目前自有品牌开发现状 | 第36-40页 |
·目前自有品牌商品开发的基本情况 | 第36页 |
·新世纪连锁自有品牌发展情况 | 第36页 |
·重百超市自有品牌发展情况 | 第36页 |
·重庆商社集团当前自有品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0页 |
·自有品牌开发起点低、规划不系统 | 第36-37页 |
·自有品牌开发认识上存在误区 | 第37页 |
·网点资源分立,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 第37-38页 |
·已开发自有品牌盈利能力低,发展势头不乐观 | 第38页 |
·缺乏自有品牌专业人员储备 | 第38-39页 |
·是否发展自有品牌存在分歧 | 第39-40页 |
6 重庆商社集团大力发展自有品牌的思路与对策 | 第40-48页 |
·从战略层面入手,确定系统的集团自有品牌发展策略 | 第40-41页 |
·将“自有品牌”的发展确立为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 第40页 |
·着眼长远、兼顾当前,审慎进行自有品牌战略定位 | 第40-41页 |
·进行自有品牌营销模式研究,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营销策略 | 第41-44页 |
·注重产品开发创新,构建差异化经营特色 | 第41页 |
·正确进行品类选择,确保自有品牌的盈利能力 | 第41-42页 |
·研究自有品牌推广模式,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 第42页 |
·不断丰富自有品牌内涵,循序提升品牌影响力 | 第42-43页 |
·积累自有品牌开发经验,探索百货业态开发的模式 | 第43页 |
·借助自有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逐步提高商品附加值 | 第43-44页 |
·加强配套环节工作,确保自有品牌开发成功 | 第44-48页 |
·以效益为先导,实现集团内部资源的综合利用 | 第44页 |
·灵活变通,采用有效的组织方式 | 第44-45页 |
·培养与储备开发人才,组建专业化的团队 | 第45页 |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质量工作,完全做好质量控制 | 第45-46页 |
·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为自有品牌的发展提供保障 | 第46-48页 |
7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