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中文文摘第5-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第13-15页
   ·框架设计与主题阐述第15-19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2章 农村金融体系范畴的确立与意义第21-37页
   ·金融体系范畴的界定第21-29页
     ·金融体系的内涵及特征第21-25页
     ·金融体系的类型第25-27页
     ·金融体系的功能第27-29页
   ·金融体系与相关概念辨析第29-32页
     ·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第29-30页
     ·金融体系与金融体制第30-31页
     ·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第31-32页
   ·农村金融体系范畴的确立及其意义第32-37页
     ·农村金融体系的概念与特点第32-34页
     ·确立农村金融体系范畴的意义第34-37页
第3章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理论基础第37-61页
   ·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理论第37-46页
     ·农业产业特性与资本推动理论第37-40页
     ·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第40-41页
     ·金融市场及其运行理论第41-46页
   ·西方经济学的金融体系理论第46-55页
     ·货币金融论第46-47页
     ·金融结构论第47-48页
     ·金融深化论第48-50页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形成理论第50-51页
     ·金融约束论第51-53页
     ·金融体系比较说第53-54页
     ·金融功能观第54-55页
   ·西方经济学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第55-61页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理论第55-56页
     ·农村金融发展的三种理论流派第56-58页
     ·农村金融发展评价标准理论第58-61页
第4章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第61-83页
   ·金融体系演变的动因及其模式第61-63页
     ·金融体系演变的动因第61-63页
     ·金融体系演变的模式第63页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历程第63-72页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第63-67页
     ·中国农业银行的演变第67-69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与发展第69-71页
     ·邮政储蓄制度的变迁第71-72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兴衰第72-76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界定第72-73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式第73-75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兴衰历程第75-76页
   ·对农村金融体系演变“机构路径”的反思第76-83页
     ·农村金融体系演变的特征第76-78页
     ·对“机构路径”的反思第78-81页
     ·基于功能视角的农村金融体系设计第81-83页
第5章 中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的现实审视第83-117页
   ·农村金融需求的实证考察第83-94页
     ·农村金融需求概述第83-86页
     ·农户信贷资金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第86-89页
     ·农村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的现状第89-94页
   ·农村金融供给的实证分析第94-103页
     ·农村金融供给概述第94-96页
     ·农村信贷资金供给的调查与分析第96-102页
     ·农村资金倒流城市的现实第102-103页
   ·农村金融供求性质:非均衡第103-117页
     ·正规金融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第104-107页
     ·非正规金融对农村融资的贡献显著第107-110页
     ·农村借贷利率的决定及走高趋势第110-117页
第6章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原因剖析第117-145页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及效率分析第117-122页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因素第117-119页
     ·农村金融资源低效配置的表现第119-120页
     ·对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解释第120-122页
   ·现行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宏观因素第122-134页
     ·信息不对称:农村贷款难的一般原因第122-127页
     ·信用缺失:农村贷款难的基础性原因第127-130页
     ·政府管制:农村贷款难的根本原因第130-134页
   ·现行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微观元素第134-145页
     ·农业银行农业信贷萎缩的症结所在第134-136页
     ·农业发展银行扶农功能弱化的原因第136-140页
     ·农村信用社支农能力不足的原因第140-145页
第7章 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目标与原则第145-157页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现实机遇与客观需要第145-149页
     ·当前农村金融改革面临难得的机遇第145-147页
     ·重构金融体系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要求第147-149页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与原则第149-157页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总体目标第149-150页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150-157页
第8章 农村金融体系重构:商业性金融第157-177页
   ·“三农”商业性金融支持的基础第157-160页
     ·对农村商业性金融概念的再认识第157-158页
     ·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的主体构成第158-159页
     ·中国农业银行是支持“三农”的骨干第159-160页
   ·推进农业银行转轨改制的对策建议第160-164页
     ·加速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进程第160-163页
     ·加快农业银行业务经营战略转型第163-164页
   ·深化邮政储蓄银行改革的具体思路第164-165页
     ·实施邮政储蓄业务分账核算第164-165页
     ·建立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机制第165页
   ·构建农村民营银行的制度与对策第165-177页
     ·农村民营银行的内涵及特征第166-167页
     ·农村民营银行的比较优势与作用第167-169页
     ·构建农村民营银行的路径选择第169-172页
     ·加强农村民营银行金融监管第172-177页
第9章 农村金融体系重构:政策性金融第177-197页
   ·“三农”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基础第177-182页
     ·“三农”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经济基础第177-181页
     ·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功能边界第181-182页
   ·实现农业发展银行转型的路径设计第182-197页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经验借鉴第182-188页
     ·农业发展银行转型目标及其意义第188-190页
     ·农业发展银行转型应注意“三个统筹”第190-191页
     ·探索农业发展银行转型的有效途径第191-197页
第10章 农村金融体系重构:合作性金融第197-215页
   ·“三农”合作性金融支持的基础第197-200页
     ·农村合作性金融模式及其选择第197-199页
     ·农村合作性金融存在与发展的现实依据第199-200页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思路第200-207页
     ·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第200-204页
     ·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第204-205页
     ·创新农村信用社金融业务与服务第205-207页
   ·培育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制度保证第207-215页
     ·农村小额信贷的概念与类型第208-209页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面临的障碍第209-210页
     ·培育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具体措施第210-215页
第11章 优化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外部环境第215-235页
   ·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的政策环境第215-220页
     ·财政政策扶持第215-218页
     ·货币政策调控第218-220页
   ·建立健全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第220-228页
     ·农村信用担保模式及其选择第221-222页
     ·引入动产抵押,创新信用担保方式第222-227页
     ·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第227-228页
   ·完善农村金融稳健运行的保障体系第228-235页
     ·构建合理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第228-231页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第231-232页
     ·完善农村金融立法与金融监管第232-235页
结论第235-237页
参考文献第237-24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44-246页
致谢第246-247页
个人简历第247-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杂交枇杷少核单株筛选和无核果实诱导研究
下一篇:接种AM菌根菌对树莓铁素吸收效应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