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8-40页 |
·城市与城市经济 | 第18-23页 |
·城市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城市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 | 第20-23页 |
·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向 | 第23页 |
·论文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3-34页 |
·我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增长 | 第23-27页 |
·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政策分析 | 第27-31页 |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政策问题的原因及后果 | 第31-33页 |
·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文献回顾 | 第34-36页 |
·经济增长方面的文献回顾 | 第34页 |
·城市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方面的文献回顾 | 第34-36页 |
·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方面的文献回顾 | 第36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 第36-38页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38-40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38页 |
·不足之处 | 第38-40页 |
第2章 城市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要素分析 | 第40-61页 |
·经济基础模型 | 第40-45页 |
·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 | 第40-41页 |
·基础部门的度量 | 第41-43页 |
·经济基础模型与城市经济增长 | 第43-44页 |
·经济基础理论的局限性 | 第44-45页 |
·投入产出模型 | 第45-49页 |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 第45-47页 |
·城市经济增长中的投入产出模型应用研究 | 第47-48页 |
·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评论 | 第48-49页 |
·其它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 第49-54页 |
·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 | 第49-51页 |
·城市经济增长的累积因果效应 | 第51-54页 |
·简要评论 | 第54-56页 |
·要素分析与城市经济增长 | 第56-61页 |
·要素流动与城市经济增长 | 第56-58页 |
·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生产要素分析 | 第58-60页 |
·新古典城市经济增长理论要素分析的缺陷 | 第60-61页 |
第3章 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作用机制 | 第61-95页 |
·城市经济与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 第61-65页 |
·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 第61-62页 |
·城市经济与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 第62-64页 |
·小型开放经济框架下城市经济要素分析的先决条件 | 第64-65页 |
·城市资本运行机制 | 第65-68页 |
·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 | 第65-66页 |
·小型开放经济框架下的城市资本供求 | 第66-68页 |
·劳动力 | 第68-74页 |
·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劳动力 | 第68-71页 |
·城市劳动力转移的期望工资模型 | 第71-74页 |
·土地 | 第74-83页 |
·城市土地 | 第74-77页 |
·城市土地供求及其均衡 | 第77-83页 |
·技术 | 第83-84页 |
·技术概念及其特征 | 第83页 |
·城市经济增长中的技术 | 第83-84页 |
·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间作用机制 | 第84-91页 |
·土地变量的增加 | 第84-85页 |
·模型及其假设 | 第85-87页 |
·要素间作用关系式的推导 | 第87-89页 |
·短期与长期情况下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作用 | 第89-91页 |
·要素作用角度的城市经济增长机制 | 第91-95页 |
第4章 要素投入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数据处理 | 第95-124页 |
·分析方法及样本城市 | 第95-98页 |
·分析方法 | 第95-96页 |
·样本城市及其数据的采集 | 第96-98页 |
·分析角度 | 第98页 |
·总产出、劳动力与土地利用面积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98-101页 |
·非农产业增加值 | 第98-99页 |
·非农产业从业劳动力 | 第99页 |
·城市建成区面积 | 第99-101页 |
·资本存量的估算 | 第101-116页 |
·基年的选择及其资本存量K_0的确定 | 第102-103页 |
·资本存量形成的投资指标 | 第103-110页 |
·资本形成价格指数 | 第110-114页 |
·资本折旧率 | 第114-115页 |
·资本存量的估算 | 第115-116页 |
附录4A 样本城市资本存量估算结果 | 第116-124页 |
第5章 要素投入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弹性系数的估算与对比分析 | 第124-158页 |
·C-D生产函数中要素弹性系数的测算 | 第124-136页 |
·样本城市整体分析结果情况 | 第125-126页 |
·东部城市与中西部城市的对比 | 第126-128页 |
·分时间阶段的考察 | 第128-130页 |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间的对比 | 第130-131页 |
·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对比 | 第131-132页 |
·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对比分析 | 第132-133页 |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间的对比分析 | 第133-135页 |
·东部城市副省级以上城市与其它城市的对比 | 第135-136页 |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要素分析 | 第136-148页 |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要素弹性存在的问题 | 第136-137页 |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 | 第137页 |
·样本数据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回归分析 | 第137-146页 |
·C-D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结果对比的整体结论 | 第146-148页 |
·与现有文献关于(城市)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的对比 | 第148-152页 |
·国外有关经济增长要素贡献与规模经济性的实证研究 | 第148-149页 |
·对我国经济增长规模经济性的实证分析结果 | 第149-151页 |
·对规模经济性的讨论 | 第151-152页 |
·资本与劳动力弹性系数的对比 | 第152页 |
·对比分析结论 | 第152页 |
·整体结论及其评价 | 第152-156页 |
·整体结论 | 第152-153页 |
·拟合优度 | 第153-154页 |
·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 第154页 |
·分析结果的适用范围 | 第154-156页 |
附录5A-1 要素分析中的异方差与序列相关问题 | 第156-158页 |
第6章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投入分析 | 第158-177页 |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 | 第158-161页 |
·要素贡献率测算角度的选取 | 第158页 |
·要素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 第158-159页 |
·要素贡献测算结果及其讨论 | 第159-161页 |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利用效率 | 第161-173页 |
·土地利用效率的比较 | 第161-165页 |
·劳动力 | 第165-167页 |
·资本 | 第167-173页 |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所面临的问题 | 第173-177页 |
·土地 | 第173-175页 |
·劳动力 | 第175页 |
·资本 | 第175-177页 |
第7章 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 | 第177-195页 |
·要素的集聚与效率的提高 | 第177-179页 |
·要素投入的增加 | 第177-178页 |
·要素效率的提高 | 第178-179页 |
·促进要素集聚的政策选择 | 第179-195页 |
·区位与区位创造 | 第179-183页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第183-187页 |
·产业集聚 | 第187-191页 |
·城市信息化 | 第191-192页 |
·区域协作与城市群 | 第192-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8页 |
后记 | 第208-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