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从一则案例看中国刑法体系中违法性阻却事由规定的不足 | 第12-19页 |
| 第一节 由一则案例引发的争议 | 第12-14页 |
| 一、案情 | 第12-13页 |
| 二、三种意见 | 第13-14页 |
| 第二节 对上述三种意见的评析 | 第14-19页 |
| 一、紧急避险与推定的承诺 | 第15-16页 |
| 二、无因管理与推定的承诺 | 第16-18页 |
| 三、结论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推定的承诺的概述 | 第19-32页 |
| 第一节 推定的承诺的界定 | 第19-25页 |
| 一、推定的承诺的含义 | 第19-22页 |
| 二、推定的承诺的本质问题 | 第22-25页 |
| 第二节 推定的承诺的成立条件 | 第25-32页 |
| 一、国内外各种学说的简介 | 第25-27页 |
| 二、推定的承诺的构成要件 | 第27-32页 |
| 第三章 引入推定的承诺的理论依据和刑法意义 | 第32-43页 |
| 第一节 引入推定的承诺的理论依据 | 第32-38页 |
| 一、伦理学依据 | 第32-34页 |
| 二、法理学依据 | 第34-36页 |
| 三、刑法学依据 | 第36-38页 |
| 第二节 引入推定的承诺的刑法意义 | 第38-43页 |
| 一、特定的伤害身体的行为 | 第39页 |
| 二、特定的侵入住宅的行为 | 第39-40页 |
| 三、特定的毁坏财物的行为 | 第40页 |
| 四、医生治疗行为方面 | 第40-43页 |
| 第四章 推定的承诺的引入 | 第43-50页 |
| 第一节 推定的承诺在中国刑法中的地位划定 | 第43-46页 |
| 一、正当化事由的地位问题 | 第43-45页 |
| 二、推定的承诺的地位问题 | 第45-46页 |
| 第二节 推定的承诺在中国刑法中的制度设计 | 第46-50页 |
| 一、中国犯罪成立双层评价的建构 | 第46-47页 |
| 二、推定的承诺在中国的实体设计 | 第47-49页 |
| 三、推定的承诺在中国的立法设计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