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二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追寻 | 第11-17页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 第11-12页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特性 | 第12-14页 |
·和谐语境下的社会价值 | 第14-17页 |
第三章 国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及借鉴 | 第17-21页 |
·国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模式概况 | 第17-19页 |
·国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视角下的本土借鉴 | 第19-21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现状困境及根源 | 第21-29页 |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1页 |
·实证角度下考量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司法困境 | 第21-26页 |
·“先刑后民”的法律规定遭遇实践壁垒 | 第23页 |
·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是否等同于不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 | 第23-24页 |
·民事赔偿审理的复杂性与刑事审判期限过短严重冲突 | 第24页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难以把握 | 第24-25页 |
·附带民事诉讼解决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界定 | 第25-26页 |
·附带民事诉讼权利难以保障 | 第26页 |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现状困境之根源 | 第26-29页 |
第五章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改进之路 | 第29-41页 |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理想改进 | 第29-39页 |
·权利限定性保障下附带民事诉讼主体的确定 | 第29-32页 |
·规定未成年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拒绝参与诉讼的强制性措施 | 第32-33页 |
·完善财产保全措施的规定 | 第33-34页 |
·在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中明确缺席审判制度 | 第34-35页 |
·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程序 | 第35页 |
·“先刑后民”法律规定的矫正 | 第35-37页 |
·将精神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 | 第37-38页 |
·引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国家救济机制 | 第38-39页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独立于民事诉讼立法之必要 | 第39-4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