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7-8页 |
上篇 流浪: 从《流浪北京》看独立纪录片的发生背景 | 第8-16页 |
一 流浪,以艺术的名义 | 第8-13页 |
(一) 自由身份与流浪行为 | 第8-9页 |
(二) 艺术追求与物质窘困 | 第9-11页 |
(三) 理想者内心的冲突 | 第11-13页 |
二 “最后”,理想者的悲歌 | 第13-16页 |
(一) 张夏平的疯狂 | 第13-14页 |
(二) 出国之路 | 第14-15页 |
(三) 迪昂之死 | 第15-16页 |
下篇 独立:独立纪录片的美学特质及其成因探析 | 第16-43页 |
一 独立于镜像传统 | 第17-24页 |
(一) 镜像的人文关怀 | 第18-19页 |
(二) 完整的叙事结构 | 第19-20页 |
(三) 同期声和长镜头 | 第20-24页 |
二 独立于先锋艺术 | 第24-32页 |
(一) 与先锋艺术的天然联系 | 第24-29页 |
(二) 先锋艺术的变奏 | 第29-31页 |
(三) 与同期艺术的共鸣共振 | 第31-32页 |
三 独立于历史书写 | 第32-43页 |
(一) 细节建构的历史美学 | 第32-37页 |
(二) 独立纪录片的空间诉求; | 第37-43页 |
结语: 为“中国特色”的独立纪录片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54页 |
附录1: 纪录片研究资料 | 第44-50页 |
附录2: 在研期间相关论文 | 第50-53页 |
附录3: 《流浪北京》内容图示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