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洼陷油气生成与成藏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6页 |
第一节 阳信洼陷的研究与勘探现状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五节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六节 创新成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油气地质概况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地质构造背景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地层发育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沉积特征 | 第19-21页 |
第四节 构造演化 | 第21-22页 |
第五节 火山活动 | 第22-23页 |
第六节 油气分布 | 第23-24页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烃源岩发育与评价 | 第25-45页 |
第一节 沙一段(ES_1)烃源岩 | 第25-32页 |
第二节 沙三段(ES_3)烃源岩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沙四段(ES_4)烃源岩 | 第35-42页 |
第四节 东西两次洼烃源条件的对比 | 第42-4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烃源岩生烃史模拟与生烃模式 | 第45-85页 |
第一节 生烃动力学方法与技术 | 第45-48页 |
第二节 生烃动力学研究样品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生烃动力学热模拟实验结果 | 第49-52页 |
第四节 生烃动力学参数 | 第52-55页 |
第五节 地质参数 | 第55-63页 |
第六节 生烃史模拟计算结果与评价 | 第63-78页 |
第七节 油气生成模式 | 第78-84页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油气源分析 | 第85-99页 |
第一节 油源分析 | 第85-95页 |
第二节 天然气地化特征与气源分析 | 第95-98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油气成藏规律与勘探方向 | 第99-116页 |
第一节 沙三—沙四段油气成藏规律 | 第99-102页 |
第二节 生物气成藏运聚模式 | 第102-107页 |
第三节 油气勘探方向 | 第107-11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七章 主要认识与结论 | 第116-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博士生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