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33页 |
| ·试验材料 | 第13-15页 |
| ·供试植物 | 第13页 |
| ·供试菌株 | 第13页 |
| ·供试培养基 | 第13-14页 |
| ·拟南芥营养液配方 | 第14页 |
| ·试剂 | 第14-15页 |
|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 ·引物 | 第15页 |
| ·方法 | 第15-33页 |
| ·菌株的培养与繁殖 | 第15页 |
| ·拟南芥的种植 | 第15-16页 |
| ·灰葡萄孢病菌孢悬液的制备 | 第16页 |
| ·接种 | 第16页 |
| ·感病植株的筛选及Trypan Blue染色 | 第16页 |
| ·Sourthern杂交验证插入拷贝数 | 第16-20页 |
| ·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获得 | 第20-22页 |
| ·候选基因的初步定位(DNA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22-24页 |
| ·抗病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24-30页 |
| ·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30-31页 |
| ·生物胁迫 | 第31-32页 |
| ·非生物胁迫 | 第32页 |
|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DAB染色) | 第32-3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8页 |
| ·感病突变体的筛选 | 第33-34页 |
| ·Southern杂交验证拷贝数 | 第34-36页 |
| ·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 ·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35-36页 |
| ·Southern杂交验证得到其T-DNA插入拷贝数 | 第36页 |
| ·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获得 | 第36-39页 |
| ·TAIL-PCR反应条件 | 第36-38页 |
| ·回收片段的阳性克隆筛选 | 第38-39页 |
| ·抗病相关基因的确定 | 第39-40页 |
| ·抗病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40-43页 |
| ·bosA基因引物的设计 | 第40页 |
| ·bosA基因的PCR扩增 | 第40-41页 |
| ·pMD-bosA和pET-21b(+)双酶切的结果 | 第41页 |
| ·重组质粒的PCR检测 | 第41-42页 |
| ·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42-43页 |
| ·bosA基因对灰葡萄孢的作用 | 第43页 |
| ·对ΔbosA的非生物胁迫研究 | 第43-45页 |
| ·盐胁迫 | 第43页 |
| ·寒冷胁迫 | 第43-44页 |
| ·干旱胁迫 | 第44-45页 |
| ·对ΔbosA的生物胁迫研究 | 第45-46页 |
| ·对其它病原真菌侵染的反应 | 第45页 |
| ·对病原细菌的侵染反应 | 第45-46页 |
| ·灰葡萄孢侵染后拟南芥植株的内源H_2O_2含量分析 | 第46-48页 |
| 4 讨论 | 第48-50页 |
| ·TAIL-PCR的影响因素 | 第48页 |
| ·bosA与抗灰葡萄孢之间的关系 | 第48-50页 |
| 5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 作者简历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录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