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7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阎锡山用民思想与保境安民 | 第17-20页 |
| ·保境安民的提出 | 第17页 |
| ·保境安民的实施 | 第17-20页 |
| ·不与邻省结怨 | 第17-18页 |
| ·"军队不出晋省" | 第18页 |
| ·"客军不许过境"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阎锡山用民思想与用民政治 | 第20-27页 |
| ·用民政治的内容 | 第20-22页 |
| ·"民德" | 第20-21页 |
| ·"民智" | 第21-22页 |
| ·"民财" | 第22页 |
| ·用民政治的具体实施 | 第22-27页 |
| ·"六政三事" | 第22-24页 |
| ·"厚生计划" | 第24-27页 |
| 第四章 阎锡山用民思想与"村本政治" | 第27-32页 |
| ·村制 | 第27-28页 |
| ·村本政治 | 第28-32页 |
| 第五章 阎锡山用民思想的作用 | 第32-41页 |
| ·保证了山西的政局稳定,山西百姓避免了战乱之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 第32-33页 |
| ·推动了山西经济快速发展 | 第33-36页 |
|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兴办了一大批工厂,并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 | 第33-34页 |
| ·山西的农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 第34页 |
| ·交通运输业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 第34-36页 |
| ·山西的社会风气得到大大改善 | 第36-37页 |
| ·禁烟 | 第36页 |
| ·剪发和天足 | 第36页 |
| ·山西妇女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 第36-37页 |
| ·推动了山西教育的发展 | 第37-41页 |
| ·基础教育得到普及 | 第37-38页 |
| ·高等教育获得一定的发展 | 第38页 |
| ·职业教育获得进步 | 第38-39页 |
| ·推动山西教育思想的演变 | 第39-4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