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北路梆子概述 | 第12-19页 |
| ·北路梆子的起源和发展 | 第12-13页 |
| ·北路梆子的表演艺术 | 第13-15页 |
| ·北路梆子的伴奏乐队 | 第15-19页 |
| 第二章 北路梆子音乐的旋律特征 | 第19-32页 |
| ·北路梆子音乐构成 | 第19-24页 |
| ·唱腔 | 第19页 |
| ·曲牌 | 第19-22页 |
| ·锣鼓经 | 第22-24页 |
| ·北路梆子的旋律构成和音乐要素 | 第24-26页 |
| ·旋律构成 | 第24-25页 |
| ·音乐要素 | 第25-26页 |
| ·北路梆子旋律运动的客观形态 | 第26-32页 |
| ·旋律进行的方向 | 第26-27页 |
| ·旋律音程的跨度 | 第27-28页 |
| ·旋律音域的广度 | 第28页 |
| ·旋律音点的密度 | 第28页 |
| ·旋律节律的动态 | 第28页 |
| ·旋律语句的句式 | 第28-29页 |
| ·旋律语汇的修饰 | 第29-30页 |
| ·旋律运行的轨迹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北路梆子音乐的结构特征 | 第32-54页 |
| ·北路梆子音乐唱词结构与特点 | 第32-34页 |
| ·北路梆子音乐的唱词结构 | 第32-33页 |
| ·北路梆子音乐的唱词特点 | 第33-34页 |
| ·各种主要板式及特点 | 第34-49页 |
| ·一板三眼类 | 第34-36页 |
| ·一板一眼类 | 第36-38页 |
| ·有板无眼类 | 第38-45页 |
| ·散板类 | 第45-47页 |
| ·功能性唱句 | 第47-49页 |
| ·主要板式对照比较 | 第49-50页 |
| ·大段剧中的板式顺序 | 第50-51页 |
| ·各种杂腔 | 第51-54页 |
| ·花腔 | 第51-52页 |
| ·吹腔 | 第52页 |
| ·昆曲 | 第52-53页 |
| ·民歌小曲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北路梆子和中路梆子、蒲州梆子在旋律和结构方面的比较 | 第54-69页 |
| ·三路梆子在旋律方面的特点比较 | 第54-64页 |
| ·三路梆子在音乐构成和音乐要素方面的比较 | 第55-59页 |
| ·三路梆子在旋律运动的客观形态方面的比较 | 第59-64页 |
| ·三路梆子在结构方面的特点比较 | 第64-69页 |
| ·各板式比较 | 第64-67页 |
| ·起承转合板式比较 | 第67-68页 |
| ·杂腔杂曲比较 | 第68-69页 |
| 结语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