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本研究的意义与贡献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电视在新时代媒体竞争环境中的特点 | 第13-17页 |
一、声画合一的直观感受能力 | 第13-14页 |
二、快速高效的直播报道能力 | 第14页 |
三、日益多样的接收方式 | 第14-15页 |
四、遥遥领先的传媒公信力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危机与危机事件 | 第17-23页 |
一、危机的定义 | 第17-18页 |
二、危机事件的定义及特征 | 第18-21页 |
1、突发不确定性 | 第19页 |
2、复杂关联性 | 第19-20页 |
3、双重效果性 | 第20-21页 |
三、危机事件的现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电视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报道策略 | 第23-30页 |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时效性 | 第23-24页 |
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 | 第24-25页 |
三、以人为本,善于发掘危机事件中人性的真善美 | 第25-26页 |
四、选好报道角度,促进危机事件的解决 | 第26-27页 |
五、公开透明,塑造国际传播新形象 | 第27-30页 |
第四章 电视媒体在危机事件报道中的功能 | 第30-35页 |
一、监视环境,发挥预警作用 | 第30页 |
二、引导舆论,调节社会秩序 | 第30-32页 |
三、追问原因,监督政府行为 | 第32-33页 |
四、沟通协调,缓解社会矛盾 | 第33-34页 |
五、激励反思,促进社会进步 | 第34-35页 |
第五章 中国电视危机事件报道的改进措施 | 第35-45页 |
一、缩短时间差,提高新闻报道时效性 | 第35-37页 |
二、提高摄像装置覆盖率,丰富画面报道 | 第37-38页 |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危机预警教育 | 第38-39页 |
四、“天灾”报道趋于完善,“人祸”报道改革任务艰巨 | 第39-43页 |
1、事故灾难报道不应“丧事当成喜事办” | 第39-40页 |
2、公共卫生事件报道难度增大 | 第40-42页 |
3、社会安全事件监督力度需加强 | 第42-43页 |
五、加大国际危机事件报道力度,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 | 第43-45页 |
注释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