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权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目录 | 第11-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7页 |
| ·论题的确定 | 第15-22页 |
| ·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26-27页 |
| 第2章 生态权思想的缘起 | 第27-43页 |
| ·生态权思想形成的伦理背景 | 第27-37页 |
| ·动物权利论 | 第29-30页 |
| ·生物中心论 | 第30-33页 |
| ·生态中心论 | 第33-36页 |
| ·可持续发展伦理观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页 |
| ·生态权概念提出的现实条件 | 第37-41页 |
| ·环境权的主体尚未统一 | 第38-40页 |
| ·环境权自身的难题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页 |
| ·本章结论 | 第41-43页 |
| 第3章 生态权概念的界定 | 第43-66页 |
| ·生态权的定义 | 第43-57页 |
| ·生态权的要素分析 | 第44-45页 |
| ·生态权的主体解读 | 第4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生态权的属性 | 第57-64页 |
| ·生态权的应然性 | 第58-60页 |
| ·生态权的法定性 | 第60-61页 |
| ·生态权的权义复合性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本章结论 | 第64-66页 |
| 第4章 生态权前设的厘清 | 第66-86页 |
| ·自然界的权利 | 第66-79页 |
| ·自然权利的道德导向 | 第67-69页 |
| ·自然权利的法律导向 | 第69-71页 |
| ·人类:自然权利的代言人? | 第71-72页 |
| ·为何要尊重自然权利? | 第72-75页 |
| ·自然权利的表现 | 第75-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自然界的价值 | 第79-84页 |
| ·自然价值的结构 | 第80-82页 |
| ·自然价值的属性 | 第82-84页 |
| ·小结 | 第84页 |
| ·本章结论 | 第84-86页 |
| 第5章 生态权的理论支撑 | 第86-103页 |
| ·“天人合一”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 | 第86-90页 |
| ·“天人合一”反映人是自然界一部分的思想 | 第87-88页 |
| ·“天人合一”体现“天道”与“人道”的合一 | 第88-89页 |
| ·“天人合一”强调自然界是统一的生命系统应予尊重 | 第89页 |
| ·“天人合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意境 | 第89-90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策略选择 | 第90-92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 | 第90-91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蕴涵的生态权思想 | 第91-92页 |
| ·生态公正理论:生态平衡的必然要求 | 第92-97页 |
| ·对自然界公正 | 第92-93页 |
| ·代内公平 | 第93-94页 |
| ·代际公平 | 第94-97页 |
| ·协同进化理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 第97-99页 |
| ·相互依存 | 第98页 |
| ·共生共荣 | 第98-99页 |
| ·公共信托理论:政府职责的责无旁贷 | 第99-101页 |
| ·公共信托理论的内涵 | 第100-101页 |
| ·公共信托理论与生态保护之契合 | 第101页 |
| ·本章结论 | 第101-103页 |
| 第6章 生态权视野下的生态制度重解 | 第103-126页 |
| ·生态问题的理论总结 | 第104-107页 |
| ·“搭便车”与“公地的悲剧” | 第105页 |
| ·外部不经济 | 第105-106页 |
| ·自然资源无价值 | 第106-107页 |
| ·小结 | 第107页 |
| ·生态问题的理论对策 | 第107-112页 |
| ·科斯定理 | 第107-108页 |
| ·庇古税 | 第108-109页 |
| ·自然资本论 | 第109-110页 |
| ·受益者负担原理 | 第110-111页 |
| ·小结 | 第111-112页 |
| ·理论对策的法律呈现 | 第112-125页 |
| ·生态补偿制度 | 第112-117页 |
| ·排污权交易制度 | 第117-121页 |
| ·公益诉讼制度 | 第121-124页 |
| ·小结 | 第124-125页 |
| ·本章结论 | 第125-126页 |
| 第7章 结语 | 第126-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39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39-140页 |
| 后记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