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 立题背景与依据 | 第13-27页 |
·食用色素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食用色素的来源 | 第13页 |
·食用色素的性质 | 第13-14页 |
·天然色素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我国开发天然色素的技术进步 | 第15页 |
·植物花色苷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花色苷的结构 | 第15-16页 |
·花色苷色素的提取及纯化 | 第16-18页 |
·花色苷的稳定性 | 第18-19页 |
·花色苷的测定 | 第19-20页 |
·花色苷的鉴定 | 第20-22页 |
·花色苷的生理活性功能 | 第22-24页 |
·刺葡萄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征 | 第24-26页 |
·刺葡萄植物的研究及利用现状 | 第26-27页 |
2 立题意义 | 第27-28页 |
3 本课题主要任务与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刺葡萄皮色素资源初探 | 第29-39页 |
1 前言 | 第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刺葡萄皮主要化学成分 | 第32-33页 |
·刺葡萄皮色素的特征检识 | 第33-35页 |
·刺葡萄皮的色价 | 第35-36页 |
·刺葡萄皮花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36-37页 |
·刺葡萄皮花色苷含量 | 第37页 |
4 讨论 | 第37-3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刺葡萄皮色素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 第39-55页 |
1 前言 | 第3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试验材料 | 第39-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刺葡萄皮色素溶解性能 | 第42页 |
·刺葡萄皮色素的可见光吸收特性 | 第42-43页 |
·提取效果指标比较 | 第43-44页 |
·提取工艺参数确定 | 第44-52页 |
·提取剂pH | 第44-45页 |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45-46页 |
·二次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46-47页 |
·模型的效应分析 | 第47-49页 |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及验证 | 第49-50页 |
·提取级数的确定 | 第50页 |
·新鲜刺葡萄皮色素提取工艺优化 | 第50-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刺葡萄皮色素稳定性研究 | 第55-73页 |
1 前言 | 第5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试验材料 | 第55-56页 |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7-70页 |
·pH值对刺葡萄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光照对刺葡萄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59页 |
·热对刺葡萄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59-63页 |
·热处理对刺葡萄皮花色苷残留值的影响 | 第59-60页 |
·刺葡萄皮花色苷热降解动力学参数 | 第60-63页 |
·刺葡萄皮花色苷热降解温度系数 | 第63页 |
·氧化剂、还原剂、防腐剂对刺葡萄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63-66页 |
·金属离子对刺葡萄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66-69页 |
·糖、食盐对刺葡萄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69页 |
·有机酸对刺葡萄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4 讨论 | 第70-71页 |
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刺葡萄皮色素纯化条件研究 | 第73-88页 |
1 前言 | 第73-7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4-79页 |
·试验材料 | 第74-75页 |
·试验方法 | 第75-7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9-86页 |
·静态吸附及解吸树脂筛选 | 第79-81页 |
·各种树脂静态吸附率比较 | 第79页 |
·各种树脂的吸附速率常数 | 第79页 |
·色素液浓度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 | 第79-81页 |
·几种树脂的解吸性能 | 第81页 |
·大孔树脂对刺葡萄皮色素静态吸附和解吸综合性能比较 | 第81页 |
·HP-20树脂静态吸附解吸条件 | 第81-84页 |
·pH值对树脂吸附的影响 | 第81-82页 |
·温度对树脂吸附的影响 | 第82-83页 |
·乙醇浓度对树脂解吸的影响 | 第83页 |
·洗脱剂pH值对树脂解吸的影响 | 第83-84页 |
·HP-20树脂动态吸附解吸条件及效果 | 第84-86页 |
·流速对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84页 |
·色素液浓度对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84-85页 |
·洗脱速度对解吸率的影响 | 第85页 |
·洗脱剂用量对解吸率的影响 | 第85页 |
·HP-20树脂动态吸附解吸效果 | 第85-86页 |
4 讨论 | 第86-8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刺葡萄皮花色苷组分分离与结构鉴定 | 第88-102页 |
1 前言 | 第8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8-91页 |
·试验材料 | 第88-89页 |
·试验方法 | 第89-9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1-100页 |
·刺葡萄皮花色苷的分离检识 | 第91-94页 |
·PC、TLC分离条件确定 | 第91-92页 |
·PC、TLC分离检识 | 第92页 |
·刺葡萄皮花色苷水解苷元的检识 | 第92-93页 |
·柱层析分离纯化效果检测 | 第93-94页 |
·刺葡萄皮花色苷的结构鉴定 | 第94-100页 |
·AN1的结构分析与鉴定 | 第94-97页 |
·AN2和 AN3的结构分析与鉴定 | 第97-100页 |
4 讨论 | 第100页 |
5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七章 全文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102-105页 |
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02-104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104页 |
3 研究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6页 |
附录 | 第116-121页 |
附录A AN1的~1H NMR(1) | 第116-117页 |
附录B AN1的~1H NMR(2) | 第117-118页 |
附录C AN1的~(13)C NMR | 第118-119页 |
附录D AN1的 IR | 第119-120页 |
附录E 缩略词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作者简介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