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流动商贩的分类治理模式探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 ·城市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城市流动商贩治理的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 ·国外的相关研究及商贩治理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 ·研究述评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核心概念 | 第16-18页 |
| ·流动商贩的概念 | 第16页 |
| ·关于流动商贩的“合法性”问题 | 第16-17页 |
| ·城管 | 第17-18页 |
| ·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我国城市流动商贩治理的现状 | 第21-28页 |
| ·城管与流动商贩发生冲突的原因 | 第21-22页 |
| ·从流动商贩的角度分析 | 第21页 |
| ·从政府与城管执法者的角度分析 | 第21-22页 |
| ·河北省涿州市对流动商贩的管理现状 | 第22-25页 |
| ·涿州市的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 ·涿州市对流动商贩的管理和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 ·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陷入困局 | 第25-28页 |
| ·流动商贩自身因素 | 第25页 |
| ·城管自身因素 | 第25-26页 |
| ·舆论导向偏爱商贩 | 第26-27页 |
| ·整治效果不易巩固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对国内外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的借鉴 | 第28-35页 |
| ·国外流动商贩治理模式 | 第28-30页 |
| ·法治化模式 | 第28-29页 |
| ·分类管理模式 | 第29-30页 |
| ·放任式模式 | 第30页 |
| ·国内流动商贩治理模式 | 第30-35页 |
| ·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 | 第31-32页 |
| ·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 | 第32-35页 |
| 第五章 构建我国城市流动商贩的分类治理模式 | 第35-45页 |
| ·政府进行总体规划和服务 | 第35-38页 |
| ·马路市场 | 第36-37页 |
| ·专业市场 | 第37页 |
| ·公民参与 | 第37-38页 |
| ·企业治理模式 | 第38-40页 |
| ·政府是“家长” | 第38页 |
| ·企业是治理主体 | 第38-39页 |
| ·实施障碍 | 第39-40页 |
| ·非营利组织治理模式 | 第40-42页 |
| ·政府是“指导者” | 第40页 |
| ·非营利组织是治理主体 | 第40-41页 |
| ·实施障碍 | 第41-42页 |
| ·社区自治模式 | 第42-45页 |
| ·政府是“掌舵者” | 第42-43页 |
| ·社区是治理主体 | 第43-44页 |
| ·实施障碍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