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第一节 大戟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1 大戟属植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 第13-15页 |
·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 | 第13-14页 |
·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 | 第14-15页 |
2 大戟属植物的药用价值 | 第15-17页 |
·泻下作用 | 第15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5页 |
·抗菌作用 | 第15-16页 |
·平喘止咳作用 | 第16页 |
·抑制蘑菇酪氨酸酶活性 | 第16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16页 |
·抗白血病作用 | 第16页 |
·止血作用 | 第16页 |
·抗炎作用 | 第16页 |
·引产作用 | 第16-17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17页 |
3 大戟属植物的毒性作用 | 第17页 |
4 大戟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 第17-18页 |
5 大戟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 第18页 |
6 大戟属植物nrDNA的ITS序列的研究 | 第18页 |
7 大戟属中药古今炮制研究 | 第18-19页 |
8 大戟属植物的临床应用 | 第19页 |
9 大戟属野生植物作为生物能源的研究 | 第19页 |
第二节 红外光谱的应用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大戟属植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1 石蜡切片法 | 第21-22页 |
2 表皮装片法 | 第22页 |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第22页 |
·仪器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页 |
4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3-36页 |
第一节 大戟属植物茎叶结构的比较及分析结果 | 第23-31页 |
1 大戟属植物茎结构的比较 | 第23-24页 |
2 大戟属植物叶结构的比较 | 第24-26页 |
3 叶片表皮形态的比较 | 第26-27页 |
4 大戟属植物茎和叶的17个性状的PCA分析 | 第27-30页 |
5 大戟属植物茎和叶的17个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大戟属植物叶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 | 第31-36页 |
1 10种大戟属植物FTIR光谱聚类分析 | 第32页 |
2 10种大戟属植物FTIR光谱PCA分析 | 第32-33页 |
3 不同种的共同光谱特征 | 第33-34页 |
4 不同种的特有光谱特征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39页 |
1 10种大戟属植物形态结构性状的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2 红外光谱的数据分析及红外光谱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图版说明 | 第45-48页 |
Explanation of plates | 第48-52页 |
图版Ⅰ | 第52-53页 |
图版Ⅱ | 第53-54页 |
图版Ⅲ | 第54-55页 |
图版Ⅳ | 第55-56页 |
图版Ⅴ | 第56-57页 |
图版Ⅵ | 第57-58页 |
图版Ⅶ | 第58-59页 |
图版Ⅷ | 第59-60页 |
图版Ⅸ | 第60-61页 |
图版Ⅹ | 第61-62页 |
图版Ⅺ | 第62-63页 |
图版Ⅻ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