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1 重金属危害及处理 | 第12-20页 |
| ·重金属来源及危害 | 第12-13页 |
| ·重金属的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 ·水体中的生物膜 | 第14-16页 |
| ·自然水体中的生物膜 | 第14-15页 |
| ·人工生物膜 | 第15-16页 |
| ·生物膜消除重金属离子的机理 | 第16-17页 |
| ·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的机理 | 第16-17页 |
| ·胞外聚合物消除金属离子的机理 | 第17页 |
| ·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18页 |
|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18页 |
| ·生物量的影响 | 第18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18页 |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影响生物膜处理效果的因素 | 第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9-20页 |
| 2 生物膜的培养及耐铅优势菌的筛选 | 第20-25页 |
| ·试验设备及试剂 | 第20-22页 |
|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 ·试验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 ·模拟自然水体生物膜的培养 | 第22页 |
| ·菌群的驯化 | 第22页 |
| ·菌体的纯化 | 第22-23页 |
| ·优势菌的筛选 | 第23页 |
| ·试验结果 | 第23-25页 |
| ·不同菌株对铅的吸附能力比较 | 第23-24页 |
| ·高吸附性菌株的耐受性比较 | 第24-25页 |
| 3 优势菌株的鉴定 | 第25-29页 |
| ·165 rDNA的测定 | 第25页 |
| ·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25页 |
| ·生理生化试验 | 第25-26页 |
| ·试验结果 | 第26-29页 |
| ·165 rDNA的分析结果 | 第26-28页 |
| ·生物生化试验结果 | 第28-29页 |
| 4 优势菌吸附铅离子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9-43页 |
|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29-30页 |
|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 第30页 |
| ·不同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30页 |
| ·不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30页 |
| ·不同铅离子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30-31页 |
| 4 2.5 菌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31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31-36页 |
|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的分析 | 第31-32页 |
| ·pH对吸附的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 ·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分析 | 第33-34页 |
| ·铅离子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 ·菌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 ·优势菌吸附铅离子的数学模型 | 第36-39页 |
| ·优势菌吸附铅离子机理的探讨 | 第39-43页 |
| ·红外光谱的分析 | 第39-40页 |
| ·原子力显微镜的分析 | 第40-42页 |
| ·吸附机理探讨 | 第42-43页 |
| 5 生物膜的驯化条件 | 第43-48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 ·模拟自然水体生物膜的培养 | 第43页 |
| ·生物膜的驯化 | 第43页 |
| ·驯化生物膜对铅离子的吸附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 ·不同温度驯化的生物膜对铅的吸附 | 第43-44页 |
| ·不同pH驯化的生物膜对铅的吸附 | 第44-45页 |
| ·不同浓度的铁或锰离子驯化的生物膜对铅的吸附 | 第45-46页 |
| ·不同质量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驯化的生物膜对铅的吸附 | 第46-48页 |
| 6 优势菌株培养生物膜处理含铅废水 | 第48-54页 |
| ·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48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8页 |
| ·试验试剂和材料 | 第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 ·优势菌培养生物膜 | 第48页 |
| ·优势菌膜处理含铅废水 | 第48-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 ·优势菌膜胞外聚合物的有机组分含量测定 | 第50-52页 |
| ·胞外聚合物的提取 | 第50-51页 |
| ·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的测定 | 第51页 |
| ·胞外聚合物总糖的测定 | 第51-52页 |
| ·胞外聚合物DNA的测定 | 第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 ·计算公式 | 第52页 |
| ·计算结果 | 第52-53页 |
| ·生物膜消除铅离子的机理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附录A 生物膜消除铅离子的IR和AFM图 | 第60-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