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开题背景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 融资融券交易综述 | 第15-23页 |
·融资融券交易定义、种类、特征及功能 | 第15-20页 |
·融资融券交易概念 | 第15-16页 |
·融资融券交易常见类别 | 第16页 |
·融资融券交易主要特点 | 第16-17页 |
·融资融券交易的功能作用 | 第17-20页 |
·融资融券交易的运作 | 第20-23页 |
·融资融券交易法律运作 | 第20页 |
·融资融券交易主体法律关系 | 第20-23页 |
2.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开展历程 | 第23-25页 |
·禁止融资融券交易的法律解除 | 第23-24页 |
·融资融券交易正式启动 | 第24-25页 |
·目前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法律框架 | 第25-27页 |
·法律层面 | 第25页 |
·规章办法层面 | 第25-26页 |
·行业自律准则 | 第26页 |
·交易、结算与登记业务规则 | 第26-27页 |
3.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制度缺陷 | 第27-40页 |
·担保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 第27-33页 |
·让与担保面临法律困境 | 第28-31页 |
·信托关系与法律冲突 | 第31-33页 |
·资格管理制度的法律缺陷 | 第33-34页 |
·客户资格规定存在瑕疵 | 第33页 |
·券商适格条件有待细化 | 第33-34页 |
·标的证券规定过严 | 第34页 |
·证券公司风险防范制度的缺陷 | 第34-37页 |
·保证金规定不完善 | 第34-36页 |
·强制平仓规定存在缺陷 | 第36-37页 |
·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缺陷 | 第37-38页 |
·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的缺陷 | 第37-38页 |
·转融通制度空缺 | 第38页 |
·违法行为法律规制的缺陷 | 第38-40页 |
4.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完善设想 | 第40-48页 |
·交易担保制度的完善 | 第40-42页 |
·让与担保完善设想 | 第40-41页 |
·信托关系完善建议 | 第41-42页 |
·资格管理制度的完善 | 第42-43页 |
·客户资格规定完善建议 | 第42页 |
·券商资格规定完善建议 | 第42-43页 |
·标的证券规定完善建议 | 第43页 |
·证券公司风险防范制度的完善 | 第43-44页 |
·保证金规定完善建议 | 第43-44页 |
·强制平仓制度完善建议 | 第44页 |
·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 第44-45页 |
·投资者权益保护体系完善建议 | 第44-45页 |
·转融通制度引人设想 | 第45页 |
·违法行为规制的完善 | 第45-48页 |
·预防机制完善建议 | 第46页 |
·责任制度完善建议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