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掺混配伍相容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5页 |
·渣油加工遇到的难题 | 第10-12页 |
·渣油胶体体系的研究 | 第12-17页 |
·胶体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17-23页 |
·渣油胶体稳定性的改善 | 第23-25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概述 | 第26-31页 |
·原料及其性质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7页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质量分数电导率法 | 第27-28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8页 |
·EP 值法 | 第28-29页 |
·HRS 方法 | 第29页 |
·焦含量测定实验 | 第29页 |
·沥青质偶极距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油品性质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胶体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31-48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32-37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渣油研究中的应用 | 第32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胶体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用来测定渣油胶体稳定性 | 第33-35页 |
·沥青质甲苯溶液胶体稳定性 | 第35-37页 |
·质量分数电导率法 | 第37-41页 |
·渣油电导率性质的研究 | 第37-38页 |
·质量分数电导率法用来测定渣油胶体稳定性 | 第38-39页 |
·不同沉淀剂对渣油体系沥青质的沉淀 | 第39-40页 |
·沥青质-甲苯体系的稳定性 | 第40-41页 |
·HRS 值法 | 第41-43页 |
·HRS 值法的建立 | 第41-43页 |
·HRS 值评价六种渣油稳定性 | 第43页 |
·EP 值法 | 第43-44页 |
·EP 值法的建立 | 第43页 |
·EP 值法评价渣油的稳定性 | 第43-44页 |
·四种方法的比较 | 第44-47页 |
·四种方法的异同点比较 | 第44-45页 |
·四种方法相互关联 | 第45页 |
·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第45-47页 |
·本章结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重油掺混配伍相容性研究 | 第48-62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重油搀兑油品配伍性的考察 | 第49-52页 |
·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稳定性的考察 | 第52-58页 |
·不同渣油生焦趋势 | 第52-54页 |
·温度对渣油热反应生焦的影响 | 第54-55页 |
·重油搀兑循环油配伍性的考察 | 第55-58页 |
·表面活性剂与重油体系配伍性的考察 | 第58-61页 |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配伍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配伍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结论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