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紫杉醇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前言第14-23页
 1.研究目的第14-15页
 2.紫杉醇新型制剂的研究进展第15-20页
 3.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第20-22页
 4.研究工作的意义第22-23页
试验用原料第23-24页
试验用仪器第24-25页
第一章 分析方法的研究与确定第25-33页
   ·共聚物载药量的测定第25-28页
     ·标准曲线绘制第26页
     ·精密度实验第26-27页
     ·回收率第27页
     ·共聚物载药量测定第27-28页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8-31页
     ·释放度测定方法第28页
     ·色谱条件第28-29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9-30页
     ·精密度实验第30页
     ·回收率第30-31页
   ·分子量测定方法建立第31-32页
     ·色谱条件第31页
     ·标定曲线制作第31-32页
     ·共聚物分子量测定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二章 mPEG-PLA-PTX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33-40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m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33页
       ·mPEG-PLA-COCH_2CH_2COOH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33-34页
       ·mPEG-PLA-PTX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34页
       ·鉴定第34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4-39页
     ·m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35-36页
     ·mPEG-PLA-COCH_2CH_2COOH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36-37页
     ·mPEG-PLA-PTX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研究第40-57页
   ·实验方法第40-41页
     ·胶束的制备第40页
     ·胶束的表征第40页
     ·临界聚集浓度(CAC)测定第40-41页
     ·胶束分散液临界聚沉浓度的测定第41页
     ·胶束体外释药第41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55页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原理第41-43页
     ·胶束表征第43-46页
     ·有机相浓度对胶束粒径的影响第46-47页
     ·Poloxamer的加入对粒径的影响第47页
     ·冻干前后粒径的变化第47页
     ·工艺的确定第47页
     ·共聚物分子量对粒径的影响第47-48页
     ·嵌段共聚物临界聚集浓度的研究第48-51页
       ·CAC测定原理第48-49页
       ·CAC测定第49-51页
     ·胶束分散体CFPT的研究第51-52页
       ·CFPT的测定原理第51页
       ·CFPT的测定第51-52页
     ·体外释放研究第52-55页
       ·共聚物的构成对释放的影响第53-54页
       ·释放介质的pH值对释放的影响第54页
       ·取样量对释放的影响第54-55页
       ·转速对释放的影响第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mPEG-PLA-PTX嵌段共聚物胶束体外降解研究第57-66页
   ·实验方法第57-58页
     ·体外降解试验第57页
     ·紫杉醇释放量测定第57页
     ·重量丧失测定第57页
     ·分子量测定第57页
     ·构成比测定第57-58页
     ·粒径测定第58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降解过程质量的变化和紫杉醇的释放第58-60页
     ·降解过程TEM分析第60-61页
     ·降解过程分子量的变化第61-63页
     ·降解过程共聚物组成的变化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共聚物胶束的溶血性、体外毒性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第66-71页
     ·实验方法第66-67页
     ·溶血性试验第66-67页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第67页
     ·体外抗肿瘤试验第6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7-70页
     ·溶血性试验第67-68页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第68-69页
     ·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紫杉醇嵌段共聚物胶束冻干粉稳定性研究第71-74页
   ·实验方法第71-72页
     ·实验方案第71页
     ·检测项目第71-72页
       ·外观第71页
       ·含量测定第71-72页
       ·释放度第72页
       ·粒径第72页
       ·再分散性第72页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全文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致谢第83-84页
作者简介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神经细胞Nestin的表达
下一篇:基于GPRS和数据库的油田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