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县凹陷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潜山油气藏国内外勘探现状 | 第8-10页 |
·潜山油气藏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霸县凹陷潜山地层层序 | 第15-19页 |
·地质概况 | 第15-16页 |
·潜山地层层序 | 第16-19页 |
第三章 霸县凹陷构造特征及潜山构造演化 | 第19-35页 |
·霸县凹陷基底结构 | 第19-21页 |
·发育平衡式与推进式基底结构 | 第19-20页 |
·基底构造层 | 第20-21页 |
·霸县凹陷构造特征 | 第21-23页 |
·潜山内幕地震反射特征 | 第23-25页 |
·霸县凹陷断裂体系 | 第25-29页 |
·潜山构造带特征 | 第29-32页 |
·潜山构造演化史 | 第32-35页 |
第四章 潜山储集层特征分析 | 第35-46页 |
·霸县凹陷潜山储层的发育特征 | 第35-39页 |
·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39-41页 |
·储层物性分析 | 第41-43页 |
·储层评价 | 第43-46页 |
第五章 潜山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 | 第46-63页 |
·油气源及成藏史研究 | 第46-49页 |
·优质烃源岩分析 | 第49-55页 |
·沙三段、沙四段-孔店组优质烃源岩特点 | 第49-55页 |
·储盖组合 | 第55-56页 |
·输导体系的研究 | 第56-61页 |
·烃源岩和储层的接触关系 | 第57-58页 |
·输导体系 | 第58-59页 |
·潜山油气藏供油气模式分析 | 第59-61页 |
·潜山油气藏的圈闭类型 | 第61-63页 |
第六章 潜山油气藏特征及有利区带评价 | 第63-74页 |
·典型潜山油气藏剖析 | 第63-70页 |
·潜山顶风化壳块状油藏 | 第63-65页 |
·潜山内幕层状油藏 | 第65-66页 |
·潜山内幕块状油气藏 | 第66-70页 |
·有利区带预测 | 第70-74页 |
总结与认识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