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 第11-15页 |
·光学投影式三维形貌测量方法 | 第11-12页 |
·由点云数据生成曲面的三维造型技术 | 第12-14页 |
·刀具路径生成方法 | 第14-15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课题研究方法简介 | 第15-16页 |
·三维形貌测量方法的选择 | 第15-16页 |
·刀具路径生成方法的选择 | 第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本章小节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物体表面三维形貌的数字化采集处理 | 第18-31页 |
·光切法原理 | 第18-19页 |
·图像的采集 | 第19-20页 |
·对称放置的双CCD技术 | 第19页 |
·采集图像的处理 | 第19-20页 |
·采集图像的预处理 | 第20-21页 |
·滤波 | 第20-21页 |
·多帧平均去噪 | 第21页 |
·光带中心的提取 | 第21-24页 |
·常用的光带心的提取方法 | 第22-23页 |
·光带中心提取实验 | 第23-24页 |
·扫描点云数据生成 | 第24-30页 |
·三维物体高度值的确定 | 第24-25页 |
·数据的滤波处理 | 第25-29页 |
·测量结果 | 第29-30页 |
·误差分析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扫描数据的快速拼接及空洞的自动填充 | 第31-43页 |
·数据拼接 | 第31-39页 |
·数据获取方式 | 第32页 |
·数据对准 | 第32-33页 |
·坐标点的定位和坐标转换 | 第33-34页 |
·渐入渐出法数据拼接 | 第34-37页 |
·切边法三维数据快速拼接 | 第37-39页 |
·测量数据的空洞填充 | 第39-42页 |
·等值法“空洞”填充 | 第39-40页 |
·膨胀法“空洞”的自动填充 | 第40-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点云数据扫描刀具的自动补偿及G代码生成 | 第43-54页 |
·数控系统的刀具补偿原理 | 第43-44页 |
·刀具的三维数据仿真 | 第44-46页 |
·测量数据的自动刀具补偿 | 第46页 |
·数控雕刻G代码的生成 | 第46-50页 |
·G代码功能介绍 | 第46-47页 |
·G代码的生成 | 第47-50页 |
·雕刻剩余量分析 | 第50-51页 |
·数据雌刻的回程处理 | 第51-52页 |
·数据雕刻的分层处理 | 第52-53页 |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快速雕刻加工刀具路径的研究 | 第54-68页 |
·粗加工的补加工 | 第54-59页 |
·粗加工补加工概述 | 第54-55页 |
·隔行粗加工刀具路径的生成 | 第55页 |
·补加工的实现方式 | 第55-56页 |
·补加工区域的确定及刀具直径的选则 | 第56页 |
·补加工区域生成实验研究 | 第56-58页 |
·加工效率的计算 | 第58-59页 |
·基于测点扫描点云数据边缘的补加工刀具路径 | 第59-67页 |
·扫描点云数据的边缘检测 | 第59-61页 |
·边缘细化 | 第61-64页 |
·边缘路径的跟踪及路径生成 | 第64页 |
·边缘刀具轨迹的生成 | 第64页 |
·边缘补加工实验 | 第64-67页 |
·本章小节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基于测点数据计算机雕刻加工及仿真软件设计 | 第68-77页 |
·计算机仿真系统 | 第68-69页 |
·仿真的定义 | 第68页 |
·仿真系统的优越性 | 第68-69页 |
·基于测点数据雕刻加工计算机仿真软件介绍 | 第69-72页 |
·数据管理模块 | 第69-70页 |
·雕刻加工模块 | 第70页 |
·雕刻仿真模块 | 第70-72页 |
·雕刻加工计算机仿真实验 | 第72-76页 |
·动态加工仿真 | 第72-73页 |
·刀具路径仿真 | 第73-75页 |
·粗加工及补加工仿真 | 第75-76页 |
·G代码回读仿真 | 第76页 |
·本章小节 | 第76-7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7-7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7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7页 |
·前景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