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儒家“仁爱”思想对中学德育的现实意义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引言第10页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内容及价值分析第10-15页
 (一) “仁爱”思想的内容第11-13页
  1、爱亲第11-12页
  2、爱众第12-13页
 (二) 儒家“仁爱”思想的道德价值分析第13-15页
  1、“仁爱”是中国人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第13页
  2、“仁爱”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第13-14页
  3、“仁爱”思想的局限性第14-15页
二、师生群体中“仁爱”缺乏的表现及成因分析第15-23页
 (一) 中学生群体中“仁爱”缺乏的表现第15-17页
  1、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第16-17页
  2、不能诚恳待人第17页
  3、缺乏自尊自爱的意识第17页
 (二) 教师群体缺乏仁爱思想的表现第17-19页
  1、部分教师缺乏对教育工作的热爱,缺乏对学生的热爱第17-18页
  2、是重智轻德,以智代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第18页
  3、没有正确的学生观,简单、粗暴对待学生第18-19页
 (三) 中学生和教师仁爱思想缺失的原因第19-23页
  1、学校教育工作的不足第19-20页
  2、正确的家庭教育的缺乏第20-21页
  3、社会整体道德失范的影响第21页
  4、中学生自身的问题第21-23页
三、儒家“仁爱”思想对中学德育的现实意义和启示第23-43页
 (一) 儒家“仁爱”思想对中学德育的现实意义第23-30页
  1、有利于于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第23-26页
  2、“仁爱”思想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观第26-29页
  3、“仁爱”思想能促使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第29-30页
 (二) “仁爱”思想对中学生品德培养的启示第30-35页
  1、教师要做学生道德的楷模第30-33页
  2、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第33-35页
 (三) 将“仁爱”思想与中学德育过程相结合第35-43页
  1、将“仁爱”思想贯彻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第36页
  2、培养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加强班级建设第36-37页
  3、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第37-40页
  4、引导中学生学会自爱第40-41页
  5、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第41-43页
注释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及其评价的研究
下一篇:壳聚糖、琼胶糖的提取及其对藻胆蛋白缓释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