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1-15页 |
| ·生态工业园建立的背景 | 第11-12页 |
| ·生态工业园概念的提出 | 第12-14页 |
| ·生态工业园的国内外研究 | 第14-15页 |
| 第2章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必要性 | 第15-20页 |
| ·生态工业园自身存在的优势 | 第15-17页 |
|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第15-16页 |
| ·充分保护环境,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 第16页 |
| ·促进清洁生产技术与环保产业的发展 | 第16页 |
| ·改造现有的工业区,增强集聚经济效应 | 第16-17页 |
|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 第17页 |
| ·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的现实意义 | 第17-20页 |
| 第3章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30页 |
|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 第20-24页 |
| ·我国生态工业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特点 | 第23-24页 |
|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类型及其工作重点 | 第24-26页 |
| ·已具有较好生态工业雏形的工业园区或区域 | 第24-25页 |
| ·门类较多但彼此缺乏联系的工业园区或区域 | 第25页 |
| ·尚未建设或尚不具有规模的园区 | 第25-26页 |
| ·不同的工业园区或区域之间的生态工业网络 | 第26页 |
|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 ·政策问题 | 第26-27页 |
| ·体制与规则问题 | 第27-28页 |
| ·技术问题 | 第28页 |
| ·经济问题 | 第28-29页 |
| ·组织问题 | 第29页 |
| ·观念问题 | 第29-30页 |
| 第4章 国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40页 |
| ·国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 ·丹麦 | 第30页 |
| ·美国 | 第30-31页 |
| ·加拿大 | 第31-32页 |
| ·其他国家 | 第32页 |
|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模式比较 | 第32-36页 |
| ·宏观分析 | 第33-34页 |
| ·微观分析 | 第34-36页 |
|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40页 |
| ·以法律政策为基础,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 第37页 |
| ·以资源减量化为手段,推进生态工业园的发展 | 第37页 |
| ·推行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 | 第37-38页 |
|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 第38页 |
| ·顺应世界趋势,发展环境产业 | 第38-39页 |
| ·以高新技术为载体,发展循环经济 | 第39页 |
| ·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行为 | 第39-40页 |
| 第5章 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对策 | 第40-51页 |
| ·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基本原则 | 第40-42页 |
| ·平衡布点,以点带片 | 第40-41页 |
| ·分类选择生态工业园模式 | 第41页 |
| ·投资与经营方式多元化 | 第41-42页 |
| ·构建政策框架 | 第42-43页 |
| ·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 第42页 |
| ·要重视经济手段的合理运用 | 第42页 |
| ·扶植生态环境经济法律体系的新型活动主体 | 第42-43页 |
| ·通过政策法规培育市场机制 | 第43页 |
| ·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加强执法监督 | 第43页 |
| ·建立健全社会驱动机制 | 第43-46页 |
| ·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 | 第43-44页 |
| ·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技术体系 | 第44-45页 |
| ·建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 ·强化政府宏观管理 | 第46-49页 |
| ·启动一批有代表性的生态园区建设,抓好样板园区 | 第46页 |
| ·编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南 | 第46-47页 |
| ·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统一规划指导 | 第47页 |
|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 第47-48页 |
| ·做好生态工业园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 第48-49页 |
|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信息系统 | 第49页 |
| ·加强园区管理 | 第49-51页 |
| ·管理机构设置 | 第49-50页 |
| ·运行管理机制 | 第50页 |
| ·中介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