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三源结构及其互动机制构建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关于法本质的解读与重述 | 第7-16页 |
第一节 关于法本质的种种界说 | 第7-9页 |
第二节 法本质的僵化理解及其实践 | 第9-12页 |
第三节 法本质的时代解读 | 第12-16页 |
第二章 法的三源结构理论 | 第16-31页 |
第一节 法的三源结构内涵 | 第16-19页 |
一、法的渊源理论 | 第16-18页 |
二、法的三源结构内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法的三源结构功能分析 | 第19-26页 |
一、立法者的功能 | 第19-22页 |
二、法学家的功能 | 第22-24页 |
三、民众的功能 | 第24-26页 |
四、法的三源结构功能耦合 | 第26页 |
第三节 法的三源结构提出的依据 | 第26-31页 |
一、“历史合力论” | 第27页 |
二、罗马法与罗马法学家 | 第27-28页 |
三、后现代法学的兴起 | 第28-29页 |
四、民间法的研究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法的三源结构互动机制的构建 | 第31-40页 |
第一节 控制论的启示 | 第31-35页 |
第二节 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流通渠道 | 第35-40页 |
一、民意表达机制的多元化 | 第35-37页 |
二、法学家影响立法制度化 | 第37-39页 |
三、继续推进法律宣传和法学教育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