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种植体材料表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5页 |
·表面工程概述 | 第15-17页 |
·钛及钛合金 | 第17-21页 |
·概述 | 第17-18页 |
·钛合金分类 | 第18-19页 |
·钛及钛合金的应用 | 第19-20页 |
·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 | 第20-21页 |
·生物材料 | 第21-24页 |
·生物材料概述 | 第21-22页 |
·生物材料的分类 | 第22页 |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 第22-23页 |
·生物材料的应用 | 第23-24页 |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 第24-28页 |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机理 | 第25-28页 |
·离子镀技术 | 第28-31页 |
·离子镀技术概述 | 第28页 |
·离子镀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 第28-30页 |
·离子镀技术的分类及应用 | 第30-31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31-35页 |
·研究背景 | 第31-33页 |
·基材的选择 | 第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页 |
·应用前景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双层辉光等离子体渗N及离子镀TiN | 第35-41页 |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35-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实验设备 | 第36-37页 |
·实验内容 | 第37-38页 |
·实验步骤及工艺参数 | 第37页 |
·工艺比较 | 第37-38页 |
·改性处理前/后试样宏观表面形貌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改性层的成分、组织及结构 | 第41-53页 |
·表面改性层的元素分布 | 第41-43页 |
·改性层显微组织 | 第43-46页 |
·改性层的相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实验设备及参数 | 第4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改性层截面显微硬度 | 第48-50页 |
·表面形貌 | 第50-51页 |
·表面粗糙度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改性表面的抗细菌粘附性能研究 | 第53-67页 |
·抗菌概述 | 第53-54页 |
·广义抗菌和狭义抗菌 | 第53页 |
·灭菌、杀菌、消毒、抑菌、防腐、抗菌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菌种的选择 | 第54-55页 |
·菌种复苏 | 第55页 |
·菌液配制 | 第55页 |
·细菌粘附 | 第55页 |
·细菌粘附量的测定 | 第55-56页 |
·处理前后表面细菌粘附 | 第56-57页 |
·抛光TA2和TC4表面细菌粘附 | 第56页 |
·改性层表面细菌粘附 | 第56-57页 |
·细菌粘附的统计学分析 | 第57-64页 |
·TAZ的统计学分析 | 第57-60页 |
·TC4的统计学分析 | 第60-64页 |
·统计学分析小结 | 第64页 |
·抗细菌粘附机理初探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改性层的耐蚀性能研究 | 第67-81页 |
·腐蚀学基本理论 | 第67-71页 |
·腐蚀及其分类 | 第67-68页 |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 第68-69页 |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 第69-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实验材料 | 第71页 |
·实验介质 | 第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静态浸泡腐蚀(增重法)实验结果 | 第73-76页 |
·人工唾液中增重曲线 | 第73-75页 |
·未处理试样静态腐蚀后表面形貌 | 第75页 |
·处理试样静态腐蚀后表面形貌 | 第75-76页 |
·电化学腐蚀实验结果 | 第76-80页 |
·极化曲线 | 第76-78页 |
·未处理试样电化学腐蚀后表面形貌 | 第78-79页 |
·处理试样电化学腐蚀后表面形貌 | 第79页 |
·讨论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