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热量计测量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国外应用情况及我国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应用情况 | 第10-11页 |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 ·热量计量方法与仪表 | 第12-15页 |
| ·热计量方法 | 第12-13页 |
| ·热计量仪表 | 第13-15页 |
| ·温控设备 | 第15页 |
| ·热量计量方式和收费方案 | 第15-16页 |
| ·热量表国产化的基本要求 | 第16-17页 |
| ·先进热表的特点 | 第16页 |
| ·热量表国产化的基本要求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热量表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18-29页 |
| ·热量表的基本原理 | 第18-21页 |
| ·传统热量表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 ·新型热量表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1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数值模拟公式的推导 | 第21-29页 |
| ·通过圆壁筒的传热的计算 | 第21-22页 |
| ·实验段的辐射散热损失 | 第22-24页 |
| ·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 第24-27页 |
| ·计算结果Q_0的求取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热量计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29-39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计算程序框图 | 第29-30页 |
| ·影响热量表的几个参数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30-39页 |
| ·流量u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及分析 | 第31-32页 |
| ·加热量Q_1的影响及分析 | 第32-33页 |
| ·温差△T_1的影响及分析 | 第33页 |
| ·管长L的影响及分析 | 第33-34页 |
| ·管径d_1的影响及分析 | 第34-35页 |
| ·来流温度T_1的影响及分析 | 第35-37页 |
| ·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汇总图 | 第37-38页 |
| ·加热段散热量Q_2的影响及分析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热量计的实验模型及装置介绍 | 第39-50页 |
| ·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 ·流程图设计 | 第39页 |
| ·实验流程图描述 | 第39-40页 |
| ·改进设计 | 第40页 |
| ·最终成型 | 第40-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加热方法 | 第42页 |
| ·加热段实物图 | 第42-43页 |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43-44页 |
| ·流量的不确定度 | 第44页 |
| ·功率的不确定度 | 第44页 |
| ·主要实验装置 | 第44-45页 |
| ·实验设备原理简介 | 第45-50页 |
| ·玻璃转子流量计 | 第45-46页 |
| ·热电偶 | 第46-50页 |
| 第五章 热量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0-63页 |
| ·以水为工质时的实验工况以及实验数据 | 第50-52页 |
| ·实验误差的计算 | 第50-51页 |
| ·实验测量结果 | 第51-52页 |
| ·水的各参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2-56页 |
| ·流量u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加热量Q_1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温差△T_1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来流温度T_1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以空气为工质时的实验工况以及实验数据 | 第56-58页 |
| ·实验误差计算 | 第56-57页 |
| ·实验测量结果 | 第57-58页 |
| ·空气各参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58-63页 |
| ·加热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及分析 | 第59-60页 |
| ·温差△T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及分析 | 第60-61页 |
| ·流量u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及分析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3-65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 ·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符号表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