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生态恢复过程中底栖动物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0页 | 
| 1 底栖动物及其特点 | 第15-16页 | 
| 2 受损水生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的研究 | 第16-21页 | 
|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 ·底栖动物群落功能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 ·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19-21页 | 
| 3 受损水生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的评价研究 | 第21-25页 | 
| ·利用底栖动物评价水生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研究 | 第21-24页 | 
| ·水生生态系统恢复中底栖动物动态研究 | 第24-25页 | 
| 4 本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5-30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28页 | 
|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苏州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第30-43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 ·采样方法 | 第30页 | 
| ·分离和鉴定 | 第30页 | 
| ·个体计数及湿重测定 | 第30-31页 | 
| ·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计算 | 第31页 | 
|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 2 结果 | 第32-40页 | 
| ·环境参数 | 第32页 | 
| ·种类组成 | 第32-33页 | 
| ·密度及生物量 | 第33-35页 | 
| ·多样性指数及其变化 | 第35-36页 | 
| ·优势种及其变化 | 第36-37页 | 
| ·苏州河底栖动物指示生物及其生物学特性 | 第37-40页 | 
| 3 苏州河底栖动物与其它水体底栖动物的比较 | 第40页 | 
| 4 讨论 | 第40-43页 | 
| ·苏州河底栖动物组成与功能摄食群 | 第40-41页 | 
| ·苏州河底栖动物的季节变化 | 第41页 | 
| ·苏州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环境因子对苏州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 第43-60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43页 | 
| 2 结果 | 第43-58页 | 
| ·理化因子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的影响 | 第43-50页 | 
| ·底质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的影响 | 第50-55页 | 
| ·生物因子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的影响 | 第55-58页 | 
| 3 讨论 | 第58-60页 | 
| ·影响苏州河底栖动物的主要理化因子 | 第58页 | 
| ·影响苏州河底栖动物的主要底质指标 | 第58-59页 | 
| ·影响苏州河底栖动物的主要生物因子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苏州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恢复动态 | 第60-68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60页 | 
| 2 结果 | 第60-66页 | 
| ·苏州河历年水质变化 | 第60-61页 | 
| ·种类组成及变化 | 第61-63页 | 
| ·密度、生物量及其变化 | 第63-65页 | 
| ·多样性指数变化 | 第65-66页 | 
| 3 讨论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苏州河生态恢复阶段确定 | 第68-75页 | 
| 1 结果 | 第68-73页 | 
| ·苏州河底栖动物恢复各阶段判别标准 | 第68-69页 | 
| ·苏州河底栖动物恢复评价 | 第69-70页 | 
| ·苏州河生态恢复各阶段判别标准的确定 | 第70-72页 | 
| ·苏州河生态恢复阶段的确定 | 第72-73页 | 
| 2 讨论 | 第73-75页 | 
| ·苏州河生态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 第73页 | 
| ·苏州河生态恢复的制约因子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75-78页 | 
| 1 结论 | 第75-77页 | 
| ·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 第75-76页 | 
| ·环境因子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的影响 | 第76页 | 
| ·苏州河底栖动物恢复动态 | 第76-77页 | 
| ·苏州河生态恢复所处阶段 | 第77页 | 
| 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 附录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