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6页 |
第一节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其污染现状 | 第11-15页 |
·我国地下水资源 | 第11-12页 |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地下水污染控制对策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及其危害 | 第15-22页 |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 | 第15-16页 |
·硝酸盐污染的危害 | 第16-18页 |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控制对策 | 第18-22页 |
第三节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修复技术 | 第22-34页 |
·生物反硝化法 | 第22-24页 |
·物理化学反硝化法 | 第24页 |
·化学还原修复技术 | 第24-34页 |
第四节 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选题思路 | 第34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铁屑及纳米零价铁去除硝酸盐的研究 | 第36-52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仪器和药品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 第37-39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39页 |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实验条件对铁屑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39-43页 |
·溶液pH 值的影响 | 第39-40页 |
·铁屑投加剂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活性碳对硝酸盐去除的影响 | 第41-42页 |
·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42-43页 |
·实验条件对纳米零价铁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43-46页 |
·溶液初始pH 值的影响 | 第43-44页 |
·纳米零价铁投加剂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纳米零价铁还原硝酸盐产物分析 | 第45-46页 |
第三节 铁屑及纳米零价铁去除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实际应用探讨 | 第46-50页 |
·地浸采铀技术 | 第46-48页 |
·铁屑及纳米零价铁还原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 第48-50页 |
·铁屑动态实验研究 | 第48-49页 |
·铁屑与纳米铁对比实验研究 | 第49-5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纳米 Fe/Ni 复合材料去除硝酸盐的研究 | 第52-69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2-53页 |
·纳米Fe/Ni 双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53页 |
·纳米Fe/Ni 去除硝酸盐的操作步骤及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 第54-68页 |
·纳米Fe/Ni 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54-59页 |
·纳米 Fe/Ni 双金属材料的表征 | 第54-57页 |
·醇水比例对纳米颗粒合成的影响 | 第57-58页 |
·表面活性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实验条件对硝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9-68页 |
·Ni 负载量对硝酸盐去除的影响 | 第59-62页 |
·溶液pH 值的影响 | 第62-63页 |
·纳米 Fe/Ni 双金属颗粒投加剂量的影响 | 第63-65页 |
·硝酸盐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65页 |
·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65-66页 |
·老化时间对纳米Fe/Ni 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纳米 Fe/Cu、Fe/Pd 及 Fe/Pd/Cu 复合材料去除硝酸盐的探讨 | 第69-78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69-70页 |
·纳米Fe/Cu、Fe/Pd 及Fe/Pd/Cu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70页 |
·纳米Fe/Cu、Fe/Pd 双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70页 |
·纳米Fe/Pd/Cu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70页 |
·实验操作步骤及分析方法 | 第70-71页 |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 第71-76页 |
·纳米Fe/Cu 双金属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71页 |
·纳米Fe/Cu 还原去除硝酸盐的研究 | 第71-73页 |
·Cu 负载量对纳米双金属材料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不同硝酸盐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纳米Fe/Pd 还原去除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 第73-74页 |
·Fe/Pd/Cu 纳米复合材料还原去除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 第74-75页 |
·不同金属催化剂对Fe~0系纳米双金属材料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75-7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纳米零价铁系复合材料还原硝酸盐的产物分析及动力学探讨 | 第78-100页 |
第一节 纳米 Fe/Ni 双金属颗粒去除硝酸盐的产物分析及动力学机理 | 第78-87页 |
·不同实验条件对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盐生成率的影响 | 第78-80页 |
·不同实验条件对氨氮转化率的影响 | 第80-82页 |
·纳米Fe/Ni 与亚硝酸盐的反应 | 第82-83页 |
·纳米Fe/Ni 还原硝酸盐的产物分析及反应机理探讨 | 第83-85页 |
·纳米Fe/Ni 还原硝酸盐反应动力学探讨 | 第85-87页 |
第二节 Fe/Cu 纳米双金属材料还原硝酸盐污染物的产物分析 | 第87-96页 |
·不同实验条件对nano-Fe/Cu 反应体系中NO_2~-转化率的影响 | 第87-92页 |
·不同实验条件对nano-Fe/Cu 反应体系中NH_4~+-N 转化率的影响 | 第92-94页 |
·纳米Fe/Cu 还原硝酸盐污染物的反应历程 | 第94-96页 |
第三节 Fe/Pd 和 Fe/Pd/Cu 纳米复合材料还原硝酸盐产物初探及不同纳米颗粒的比较 | 第96-98页 |
·纳米Fe/Pd 和Fe/Pd/Cu 复合材料还原硝酸盐产物的初步探讨 | 第96-97页 |
·不同纳米材料还原硝酸盐产物的比较 | 第97-9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4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00-102页 |
第二节 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第三节 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个人简历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