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防火论文

未压实采空区沿空掘巷防灭火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4页
   ·引言第11页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第11-13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3页
     ·煤炭自然发火机理概论第13-15页
     ·采空区煤层自燃的影响因素第15-19页
     ·自然发火基础理论研究现状第19-21页
     ·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23-24页
2 煤的结构与煤自燃的关系研究第24-45页
   ·煤样的基础参数测定第24页
     ·煤样的工业分析第24页
     ·煤样真密度的测定第24页
   ·煤的分子结构对煤自燃的影响第24-32页
     ·煤的分子结构模型概述第24-26页
     ·煤自燃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规律第26-32页
   ·煤的空隙结构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第32-37页
     ·煤孔隙分类和孔尺寸分布第32页
     ·煤空隙结构的实验研究第32-37页
   ·煤吸氧实验研究第37-43页
     ·煤的物理化学吸附特性第37-39页
     ·煤吸氧实验研究第39-42页
     ·煤吸氧量与低温氧化的关系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3 采空区遗煤热量积聚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第45-57页
   ·采空区遗煤的升温条件第45-51页
     ·煤体放热量第45-46页
     ·松散煤体中的热量传递方程第46-51页
   ·温度对热量积聚过程的影响第51-52页
   ·漏风强度对热量积聚过程的影响第52页
   ·氧浓度对热量积聚过程的影响第52-53页
   ·粒度对热量积聚过程的影响第53-55页
   ·空隙率对热量积聚过程的影响第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4 采空区煤炭自燃的数值模拟与预报第57-78页
   ·采空区自然发火程度预测第57-69页
     ·采空区松散煤体的空气动力学描述第57-58页
     ·采空区松散煤体自然发火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8-63页
     ·采空区数学模型的离散化第63-65页
     ·计算参数的选取第65-66页
     ·计算模拟结果分析第66-69页
   ·采空区遗煤自燃火灾预报技术研究第69-77页
     ·煤低温氧化实验研究第69-72页
     ·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标志气体的优选第72-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5 采空区沿空掘巷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第78-85页
   ·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的选择第78-79页
     ·防灭火技术选择依据第78-79页
     ·氮气防灭火机理第79页
   ·喷涂堵漏技术第79页
   ·灌浆技术第79-80页
   ·采空区防灭火注氮系统的选择第80-81页
     ·注氮设备的参数选择第80页
     ·注氮方式的选择第80-81页
   ·采空区沿空掘巷注氮防灭火方案第81-84页
     ·注氮方案第81-82页
     ·注氮工艺及参数第82页
     ·采空区防灭火合理注氮时机的确定第82-83页
     ·注氮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6 主要结论和展望第85-88页
   ·主要结论第85-86页
   ·展望第86-88页
参考资料第88-94页
致谢第94-95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