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声明 | 第1页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 第2-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10-11页 |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结构 | 第11-13页 |
·RTOS简介 | 第13-16页 |
·RTOS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4页 |
·几个常见的RTOS | 第14-16页 |
·RTOS的未来 | 第16页 |
·文章的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实时系统概念 | 第18-32页 |
·RTOS内核 | 第18页 |
·RTOS任务管理 | 第18-22页 |
·任务的定义与多任务 | 第18-19页 |
·任务的状态 | 第19-20页 |
·任务的上下文与任务切换 | 第20页 |
·实时任务的调度 | 第20-22页 |
·任务优先级反转 | 第22-23页 |
·优先级继承 | 第23页 |
·优先级置顶 | 第23页 |
·uC/OS-Ⅱ的调度算法 | 第23-27页 |
·通信管理 | 第27-29页 |
·信号量(Semaphores) | 第27-28页 |
·事件(Event) | 第28-29页 |
·邮箱(Mailbox)与队列(Message Queue) | 第29页 |
·中断(Interrupt) | 第29-32页 |
·中断嵌套 | 第30页 |
·中断延迟时间 | 第30页 |
·中断响应时间 | 第30-31页 |
·中断恢复时间 | 第31-32页 |
第三章 RISC指令集与寄存器窗口 | 第32-44页 |
·RISC指令集 | 第32-33页 |
·SPARC汇编指令 | 第33-36页 |
·寄存器窗口 | 第36-40页 |
·SAVE指令与RESTORE指令 | 第37页 |
·特殊寄存器%PSR、%WIM | 第37-38页 |
·寄存器窗口的状态与相关操作 | 第38-40页 |
·窗口复用与程序调用 | 第40页 |
·堆栈帧与TRAP表 | 第40-42页 |
·堆栈帧 | 第40-41页 |
·TRAP表 | 第41-42页 |
·数据类型 | 第42-44页 |
第四章 uC/OS-Ⅱ移植 | 第44-63页 |
·开发平台 | 第44-46页 |
·硬件平台 | 第44页 |
·调试器 | 第44-45页 |
·交叉编译器 | 第45-46页 |
·OS_CPU.h与SPARC.h | 第46-50页 |
·数据类型 | 第46页 |
·CPU堆栈帧定义 | 第46-47页 |
·CPU寄存器存取宏 | 第47-48页 |
·临界函数 | 第48-49页 |
·Big_Endian与Little_Endian的转换 | 第49-50页 |
·OS_CPU.c | 第50-52页 |
·OS_CPU ASM.S | 第52-57页 |
·OSStartHighRdy() | 第52-53页 |
·OSCtxSw() | 第53-54页 |
·OSIntCtxSw() | 第54-56页 |
·OSTicklSR() | 第56-57页 |
·系统初始化与空闲函数 | 第57-61页 |
·TSC695初始化 | 第57-59页 |
·uC/OS-Ⅱ系统的初始化OSInital () | 第59-60页 |
·空闲任务初始化 | 第60-61页 |
·内核移植测试 | 第61-63页 |
第五章 1553中断通信 | 第63-75页 |
·MIL-STD-1553通信总线 | 第63-65页 |
·1553B总线简介 | 第63页 |
·1553B总线的优点 | 第63-64页 |
·1553B协议 | 第64页 |
·1553B总线系统的BU-61580实现 | 第64-65页 |
·BU-61580总线控制器 | 第65-68页 |
·RT(REMOTE TERMINAL)模式 | 第65页 |
·RT内存结构 | 第65-66页 |
·RT内存管理 | 第66-67页 |
·单消息工作方式 | 第67-68页 |
·BU-61580初始化 | 第68-70页 |
·命令无效表有效化 | 第68-69页 |
·查找表子地址与对应数据块初始化指针 | 第69-70页 |
·SPARC中断栈结构与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70-74页 |
·SPARC中断栈结构 | 第70-71页 |
·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71-73页 |
·1553B总线的中断处理子程序 | 第73-74页 |
·中断测试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硕士就读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