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 第1-13页 |
本论 | 第13页 |
第一章 不能犯可罚性问题比较研究 | 第13-23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不能犯立法及理论研究 | 第13-19页 |
一、德国不能犯立法及理论研究 | 第13-16页 |
二、法国不能犯立法及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三、日本不能犯立法及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四、我国台湾地区不能犯立法及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不能犯立法及理论研究 | 第19-20页 |
一、英国不能犯立法及理论研究 | 第19页 |
二、美国不能犯立法及理论研究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我国的不能犯理论 | 第20-21页 |
第四节 不能犯的概念与性质总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不能犯的处罚根据 | 第23-34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的不能犯的处罚根据 | 第23-28页 |
一、主观未遂论与客观未遂论之争 | 第23-24页 |
二、主观未遂论与客观未遂论争背后的实质——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角力 | 第24-28页 |
三、无价值视角下的未遂犯处罚根据 | 第28页 |
第二节 我国不能犯的处罚根据 | 第28-33页 |
一、形式根据——行为符合犯罪构成 | 第29-31页 |
二、实质根据——行为具有危险性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不能犯中的危险性 | 第34-46页 |
第一节 危险性的性质 | 第34-37页 |
一、行为的危险性与结果的危险性 | 第34-35页 |
二、抽象的危险性与具体的危险性 | 第35-36页 |
三、主观的危险性与客观的危险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危险性的判断 | 第37-45页 |
一、客观危险说(修正的客观危险说)之批判 | 第37-39页 |
二、具体危险说之批判 | 第39-41页 |
三、抽象危险说之坚持 | 第41-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余论——我国刑法研究范式之选择 | 第46-54页 |
一、一元论的研究范式之风行 | 第46-47页 |
二、一元论的研究范式之检讨 | 第47-51页 |
三、二元论的研究范式之提倡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