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3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有关理论回顾 | 第10-11页 |
三、本文创新之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四、本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无赔款优待制度简介 | 第13-16页 |
一、无赔款优待制度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二、无赔款优待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最优无赔款优待制度 | 第16-30页 |
一、索赔次数分布的拟合 | 第16-21页 |
(一) 同质保单组合索赔次数拟合 | 第16-18页 |
(二) 非同质保单组合索赔次数拟合 | 第18-21页 |
二、起始保费的确定 | 第21-25页 |
(一) 纯保费 | 第22页 |
(二) 安全附加 | 第22-24页 |
(三) 费用附加 | 第24-25页 |
三、最优无赔款优待制度下保费的确定 | 第25-30页 |
(一) 伽玛结构函数下保费的确定 | 第25-27页 |
(二) 逆高斯结构函数下保费的确定 | 第27页 |
(三) 最优无赔款优待制度保费确定的优点与不足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无赔款优待制度现状及其在我国实践 | 第30-50页 |
一、无赔款优待制度的现状 | 第30-34页 |
(一) 以比利时无赔款优待新制度为代表的主要制度 | 第30-32页 |
(二) 法国无赔款优待制度 | 第32-33页 |
(三) 挪威无赔款优待制度 | 第33页 |
(四) 韩国无赔款优待制度 | 第33-34页 |
(五) 非正则的无赔款优待制度 | 第34页 |
二、无赔款优待制度在我国的实践 | 第34-42页 |
(一) 费率严格监管时期(1980.12-2002.12) | 第34-37页 |
(二) 车险费率放开以后(2003.1-) | 第37-42页 |
三、对我国无赔款优待制度的评价 | 第42-50页 |
(一) 评价角度、指标选取与度量 | 第42-45页 |
(二) 对我国无赔款优待制度的优劣性评价 | 第45-50页 |
第五章 无赔款优待制度的设计 | 第50-63页 |
一、风险度量与风险分类 | 第50-56页 |
(一) 风险度量范围的确定 | 第50-52页 |
(二) 风险度量 | 第52-53页 |
(三) 风险分类 | 第53-55页 |
(四) 聚类优选 | 第55-56页 |
二、转移矩阵的确定 | 第56-60页 |
(一) 保费等级的确定 | 第56-57页 |
(二) 转移规则的确定 | 第57-59页 |
(三) 转移概率的确定 | 第59-60页 |
(四) 转移矩阵和稳态分布的确定 | 第60页 |
三、保费水平的确定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