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摘要 | 第1-12页 |
SUMMARY: | 第12-13页 |
1.绪论 | 第13-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性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基本概念 | 第17-22页 |
·旅游资源 | 第17-19页 |
·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 第19-20页 |
·人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及特征 | 第20-22页 |
2.黔东南州人文旅游资源优势与特征 | 第22-28页 |
·黔东南人文旅游资源优势 | 第23-26页 |
·古老稀有的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 第23页 |
·无与伦比的民俗旅游资源 | 第23-25页 |
·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 | 第25-26页 |
·黔东南州人文旅游资源特征 | 第26-28页 |
3.制约黔东南州人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 | 第28-41页 |
·人口问题 | 第28-31页 |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第29-30页 |
·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 | 第30-31页 |
·人口文化素质低 | 第31页 |
·经济基础差、旅游开发起步晚 | 第31-33页 |
·经济基础薄弱 | 第32页 |
·开发意识落后,旅游开发起步晚 | 第32-33页 |
·景点分散,资金缺乏 | 第33-34页 |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 第34-41页 |
·商品化的低级运用 | 第35-36页 |
·“伪民俗”的出现 | 第36-37页 |
·缺乏地区间的战略协作 | 第37页 |
·宣传力度不够,定位不明 | 第37-38页 |
·保护意识差 | 第38-39页 |
·卫生、环境需要改进 | 第39-41页 |
4.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思考 | 第41-53页 |
·“外部控制、内生管理”的内涵 | 第41-50页 |
·“外部控制、内生管理”的内在要求 | 第43-46页 |
·“外部控制、内生管理”模式的运用 | 第46-50页 |
·黔东南州实施“外部控制、内生管理”模式讨论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61页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