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3页 | 
| 综述一 猪细小病毒病及其病原学特性 | 第9-24页 | 
| 1.猪细小病毒(PPV)的流行病学概况 | 第9-11页 | 
| ·猪细小病毒病的历史及分布 | 第9-10页 | 
| ·PPV近年的流行情况 | 第10页 | 
| ·PPV的流行病学 | 第10-11页 | 
| 2 PPV病原学 | 第11-15页 | 
| ·PPV的分类地位 | 第11页 | 
| ·PPV的毒株分型 | 第11-12页 | 
| ·PPV的形态及理化性质 | 第12页 | 
| ·PPV的血凝性 | 第12页 | 
| ·PPV的培养 | 第12-13页 | 
| ·PPV的致病性 | 第13页 | 
| ·PPV的组织嗜性与致病性 | 第13-15页 | 
| 3.PP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 ·PPV的基因组结构 | 第15页 | 
| ·PPV DNA的复制特点 | 第15-16页 | 
| ·PPV基因组的转录 | 第16-17页 | 
| ·PPV基因组编码蛋白 | 第17-19页 | 
| ·PPV结构蛋白的免疫原性 | 第19页 | 
| ·PPV的基因表达调控 | 第19-20页 | 
| 4 PPV疫苗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PPV弱毒疫苗 | 第20-21页 | 
| ·PPV灭活疫苗 | 第21-22页 | 
| ·PPV基因工程疫苗 | 第22-24页 | 
| 5 小结 | 第24页 | 
| 综述二 猪伪狂犬病及其病原学特性 | 第24-33页 | 
| 1 伪狂犬病概述 | 第24页 | 
| 2 PRV病原学特征 | 第24-27页 | 
| ·PRV的分类 | 第24-25页 | 
| ·PRV基因组结构 | 第25-27页 | 
| 3 PRV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 ·PRV基因缺失疫苗 | 第27-29页 | 
| 4 伪狂犬病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 | 第29-31页 | 
| 5 结语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33-55页 | 
| 实验一、猪细小病毒VP_2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33-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2页 | 
| ·菌株、质粒 | 第34页 | 
| ·酶及其它试剂 | 第34页 |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4-35页 | 
| ·重组质粒pVP_2的构建 | 第35-37页 | 
| ·PPV VP_2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 第37-38页 | 
| ·重组质粒pVP_2的鉴定 | 第38-39页 | 
| ·含VP_2基因转移质粒pPR-VP_2的的构建 | 第39-41页 | 
| ·含VP_2基因转移质粒的鉴定 | 第41-42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 ·GH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 | 第42-43页 | 
| ·PPV VP2 PCR扩增结果与分析 | 第43页 |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43-44页 | 
| ·含VP_2基因转移质粒pPR-VP_2的的鉴定 | 第44-45页 | 
| 3 讨论 | 第45-47页 | 
| 实验二、表达猪细小病毒VP_2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 | 第47-5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 ·病毒 | 第47页 | 
| ·载体、细胞株 | 第47-48页 | 
| ·酶及相关试剂 | 第48页 | 
| ·主要仪器 | 第48页 | 
| ·转移载体pPR-VP2的准备 | 第48-49页 | 
| ·伪狂犬病病毒PRV DNA的准备 | 第49-50页 | 
| ·转移载体质粒DNA和PRV DNA的共转染 | 第50-5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 ·转移质粒DNA的提取 | 第51页 | 
| ·PRV病毒DNA的提取 | 第51-52页 | 
| ·伪狂犬病毒重组猪细小病毒VP2基因活载体疫苗株的构建 | 第52页 | 
| 3 讨论 | 第52-55页 | 
| ·转移质粒DNA的提取 | 第52页 | 
| ·关于病毒载体的选择 | 第52-53页 | 
| ·关于PRV DNA提取 | 第53页 | 
| ·关于重组病毒的构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