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第一节 山西南部的自然地理位置 | 第7页 |
第二节 浮山桥北及乡宁内阳垣墓地的考古学研究概况 | 第7-8页 |
第三节 相关地区出土的人骨材料概述 | 第8-12页 |
第二章 性别、年龄鉴定及人口寿命研究 | 第12-25页 |
第一节 人骨的性别、年龄鉴定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人口寿命研究 | 第13-25页 |
第三章 颅骨的非测量性特征研究 | 第25-54页 |
第一节 颅骨的连续性形态特征观察结果 | 第25-40页 |
第二节 颅骨的连续性形态特征分析 | 第40-45页 |
第三节 颅骨的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研究 | 第45-5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0-54页 |
第四章 颅骨的测量学研究 | 第54-92页 |
第一节 颅骨测量特征分析 | 第54-61页 |
第二节 颅骨测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 第61-87页 |
第三节 种系关系和种系纯度检验 | 第87-9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90-92页 |
第五章 人种类型的初步探讨 | 第92-104页 |
第一节 与亚洲蒙古人种各区域性类型的比较 | 第92-99页 |
第二节 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的比较 | 第99-102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与先秦时期相关人群的比较研究 | 第104-135页 |
第一节 先秦时期古代人种类型及地理分布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 与新石器时代相关人群的比较研究 | 第105-116页 |
第三节 与夏至战国晚期相关人群的比较研究 | 第116-13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32-135页 |
第七章 山西南部商代晚期至战国晚期相关人群比较研究 | 第135-147页 |
第一节 颅面特征比较分析 | 第135-140页 |
第二节 种系纯度比较分析 | 第140-143页 |
第三节 鼻颧角的演变 | 第143-14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45-147页 |
第八章 身高的推算 | 第147-156页 |
第一节 肢骨测量结果 | 第147-149页 |
第二节 身高推算及讨论 | 第149-156页 |
第九章 骨骼的病理及异常研究 | 第156-185页 |
第一节 观察的材料及研究依据 | 第156-159页 |
第二节 骨骼的病理 | 第159-171页 |
第三节 骨骼异常 | 第171-175页 |
第四节 口腔病理 | 第175-179页 |
第五节 口腔异常 | 第179-183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183-185页 |
第十章 余论——山西南部戎狄的种系类型 | 第185-189页 |
附表1 个体测量项目代号说明 | 第189-192页 |
附表2 浮山桥北墓地人骨个体测量表(男、女性) | 第192-198页 |
附表3 乡宁内阳垣墓地人骨个体测量表(男性) | 第198-204页 |
附表4 乡宁内阳垣墓地人骨个体测量表(女性) | 第204-212页 |
图版 | 第212-221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21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第221-222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222-225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225-228页 |
致谢 | 第228-2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