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线圈对磁浮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磁悬浮列车简介 | 第8-9页 |
·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组织 | 第10-13页 |
第二章 电磁悬浮系统加入感应线圈后的研究 | 第13-27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系统建模 | 第14-21页 |
·原始系统模型 | 第14-16页 |
·加入副线圈的物理系统 | 第16-17页 |
·感应电流与励磁电流的关系 | 第17-18页 |
·加入副线圈系统的传递函数 | 第18-21页 |
·根轨迹比较 | 第21页 |
·控制系统设计 | 第21-24页 |
·状态反馈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 | 第21-22页 |
·能控性 | 第22-23页 |
·设计控制参数 | 第23-24页 |
·相同控制参数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 第24-26页 |
·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 | 第24-25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混合型EMS加入感应线圈的研究 | 第27-36页 |
·系统模型 | 第27-30页 |
·物理模型 | 第27-28页 |
·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感应线圈作用分析 | 第30-32页 |
·系统仿真 | 第32-35页 |
·传递函数 | 第32-33页 |
·仿真分析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Halbach结构中加入感应线圈的研究 | 第36-55页 |
·引言 | 第36页 |
·永磁体的Halbach结构及EDS悬浮原理 | 第36-41页 |
·永磁体的Halbach结构 | 第36-37页 |
·EDS悬浮原理 | 第37-40页 |
·悬浮间隙改变时的悬浮力和阻力 | 第40-41页 |
·带感应线圈的Halbach结构 | 第41-50页 |
·模型简化 | 第41-42页 |
·通电导体与带电平面之间作用力 | 第42-45页 |
·悬浮间隙不变时的数学模型 | 第45-47页 |
·导体受力分析 | 第47-49页 |
·间隙改变的情况 | 第49-50页 |
·性能比较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