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符号及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 第一章 辣椒抗病毒病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1 辣椒病毒毒原类型 | 第10页 |
| 2 辣椒TMV、CMV的症状 | 第10-11页 |
| 3 辣椒TMV、CMV的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 第11-12页 |
| ·辣椒抗TMV的遗传规律研究 | 第11页 |
| ·辣椒抗CMV的遗传规律研究 | 第11-12页 |
| 4 辣椒抗TMV、CMV育种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辣椒抗TMV育种 | 第12页 |
| ·辣椒抗CMV育种 | 第12-13页 |
| 5 植物抗病反应 | 第13-18页 |
| ·过氧化物酶 | 第13-14页 |
| ·过氧化氢酶 | 第14-15页 |
| ·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15-16页 |
| ·几丁质酶 | 第16-17页 |
| ·苯丙氨酸解氨酶 | 第17页 |
| ·水杨酸 | 第17-18页 |
|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辣椒对病毒病抗性鉴定与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相关分析 | 第19-30页 |
| 1 材料方法 | 第19-25页 |
| ·供试材料 | 第19-20页 |
| ·供试土壤和播种 | 第20页 |
| ·毒源 | 第20页 |
| ·接种方法 | 第20-21页 |
| ·黄瓜花叶病毒接种方法 | 第20-21页 |
| ·烟草花叶病毒接种方法 | 第21页 |
| ·病情指数计算方法 | 第21页 |
|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1-24页 |
| ·干物质含量测定 | 第21-22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 ·保护酶活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4页 |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24页 |
|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 ·辣椒对病毒病的抗病性鉴定及其生理指标与抗病性的相关分析 | 第25-27页 |
| ·辣椒对CMV抗性鉴定 | 第25页 |
| ·辣椒对TMV抗性鉴定 | 第25-27页 |
| ·辣椒部分生理指标与抗病毒病的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 ·辣椒部分生理指标与抗CMV的相关分析 | 第27页 |
| ·辣椒部分生理指标与抗TMV的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 3 讨论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辣椒接种病毒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 第30-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 ·供试材料 | 第30页 |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 ·辣椒幼苗感染病毒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31-32页 |
| ·辣椒幼苗感染病毒后叶片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 ·辣椒幼苗感染病毒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情况 | 第33-34页 |
| ·辣椒幼苗感染病毒后叶片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 第34-37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情况 | 第36-37页 |
| 3 讨论 | 第37-39页 |
| 全文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