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审美映现
内容提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7页 |
1."道"的哲学和美学涵义 | 第7-21页 |
·无 | 第7-10页 |
·境域之无 | 第7-10页 |
·境界之无 | 第10页 |
·"道"的创生性 | 第10-12页 |
·"道"的创生特征:自然 | 第10-11页 |
·"道"的生命特征:生意 | 第11-12页 |
·道"在万物中的显现 | 第12-16页 |
·"德":有限之"道" | 第12-13页 |
·"道"的显现方式:有无相生·一阴一阳 | 第13-15页 |
·"道"的动态整一性和和谐性 | 第15-16页 |
·如何领会"道" | 第16-21页 |
·逍遥游:游心于无何有之乡 | 第16-18页 |
·领会"道"的方式:虚静·直觉 | 第18-21页 |
2."道"与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质 | 第21-39页 |
·"道"与中国山水画中的"无" | 第22-27页 |
·"无"与中国山水画中的超物象意识 | 第22-24页 |
·虚实相生:山水画之"无"境的显现 | 第24-27页 |
·"道"与中国山水画中的"自然" | 第27-32页 |
·"自然"的本真性情 | 第27-29页 |
·"自然"的创作技巧和画面 | 第29-30页 |
·静谧的画境 | 第30-32页 |
·"道"与中国山水画中的"生意" | 第32-39页 |
·"道"与"气" | 第32-35页 |
·气韵·气势·气脉 | 第35-39页 |
3 "道"与中国人的山水情怀 | 第39-52页 |
·庄子道论中的自然山水意象 | 第39-46页 |
·体道的愿望和山水情怀的萌芽 | 第40-42页 |
·《庄子》中的自然景色描写与中国山水画母题 | 第42-46页 |
·自然山水:人生理想的寄寓场所 | 第46-52页 |
·自然山水和审美主体的通达 | 第46-48页 |
·向自然山水落实的人生理想 | 第48-52页 |
4 "道"与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范畴 | 第52-61页 |
·逸 | 第52-54页 |
·远 | 第54-57页 |
·淡 | 第57-59页 |
·简 | 第59-60页 |
·混(浑) | 第60-61页 |
5 "道"与中国山水画表现元素的匹配 | 第61-71页 |
·"道"与中国山水画表现元素的性状的匹配 | 第61-65页 |
·"道"与中国山水画表现元素的品格的匹配 | 第65-68页 |
·"道"之显现方式的匹配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