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13-14页 |
| 前言 | 第14-2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9页 |
| 1 主要试剂及供应商 | 第25页 |
| 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 3 缓冲液 | 第26-27页 |
| 4 杂交用试液 | 第27-28页 |
| 5 培养基 | 第28-29页 |
| 6 菌种培养 | 第29页 |
| ·摇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29页 |
| ·生物转化发酵件 | 第29页 |
| ·转化产物的检测 | 第29页 |
| 7 分子生物学相关操作 | 第29-38页 |
|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 | 第30页 |
|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0页 |
| ·DNA片段回收 | 第30-31页 |
| ·酵母质粒提取 | 第31页 |
| ·酵母基因组DNA提取 | 第31-32页 |
| ·海砂法 | 第31-32页 |
| ·煮沸法 | 第32页 |
| ·煮-冻-煮法 | 第32页 |
| ·直接法 | 第32页 |
| ·重组大肠杆菌质粒的快速鉴定 | 第32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33页 |
| ·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 | 第33页 |
| ·DNA酶切和连接 | 第33页 |
| ·啤酒酵母As2.346质粒的转化和单链高分子量的担体DNA的制备 | 第33-36页 |
| ·乙酸锂转化 | 第33-34页 |
| ·原生质体转化 | 第34-35页 |
| ·电穿孔转化 | 第35页 |
| ·单链高分子量的担体DNA的制备 | 第35-36页 |
| ·Southern点杂交 | 第36-37页 |
| ·探针标记 | 第36页 |
| ·标记效率检测 | 第36页 |
| ·Southern杂交 | 第36页 |
| ·洗涤 | 第36页 |
| ·免疫检测 | 第36-37页 |
|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检测 | 第37页 |
| ·酵母菌超声破碎 | 第37页 |
| ·PCR反应 | 第37-38页 |
| 8 质粒和菌种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58页 |
| 第一部分 啤酒酵母As2.346转化系统的建立和酵母基因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39-47页 |
| 1.转化质粒的构建 | 第39-40页 |
| ·载体质粒的构建 | 第39-40页 |
| 2.转化系统的建立 | 第40-44页 |
| ·原生质体转化 | 第40-41页 |
| ·DNase的灭活 | 第40-41页 |
| ·修饰-限制系统 | 第41页 |
| ·内源性质粒的考察 | 第41页 |
| ·结果 | 第41页 |
| ·电穿孔转化法 | 第41-42页 |
| ·电场强度和作用时间的考察 | 第42页 |
| ·电击前处理细胞 | 第42页 |
| ·质粒转化时的构型 | 第42页 |
| ·结果 | 第42页 |
| ·乙酸锂转化 | 第42-43页 |
| ·菌体浓度考察 | 第42页 |
| ·热激活时间考察 | 第42页 |
| ·温育时间考察 | 第42-43页 |
| ·加样顺序 | 第43页 |
| ·结果 | 第43页 |
| ·质粒pRUL129的转化子的验证 | 第43-44页 |
| ·质粒pRUL129的转化子的稳定性验证 | 第44页 |
| ·讨论 | 第44页 |
| 3.啤酒酵母基因组DNA制备方法的建立 | 第44-47页 |
| ·海砂法 | 第44-45页 |
| ·煮沸法 | 第45页 |
| ·煮-冻-煮法 | 第45页 |
| ·直接法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第二部分 含有vgb基因的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SPUV129的构建 | 第47-55页 |
| 1.质粒pSPUV129的构建 | 第47-55页 |
| ·质粒pSPUX2的构建 | 第47页 |
| ·质粒pSPUX3的构建 #(?) | 第47页 |
| ·质粒pSPUX3的验证 | 第47页 |
| ·质粒pSPUV129的构建 | 第47页 |
| ·质粒pSPUV129的验证 | 第47-52页 |
| ·质粒pSPUV129的转化 | 第52页 |
| ·质粒pSPUV129转化子稳定性考察 | 第52-53页 |
| ·vgb表达产物分析 | 第53-55页 |
| 第三部分 含有vgb基因的啤酒酵母As2.346转化子发酵实验 | 第55-58页 |
| 1.啤酒酵母As2.346转化子摇瓶发酵实验 | 第55-58页 |
| ·装瓶量对vgb基因转化子和对照菌的生长情况影响 | 第55-56页 |
| ·装瓶量对vgb基因转化子和对照菌产物中间体转化率影响 | 第56页 |
| ·讨论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