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生产类人胶原蛋白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31页 |
·胶原蛋白 | 第10-19页 |
·胶原蛋白概述 | 第10页 |
·胶原蛋白的组成和结构 | 第10-14页 |
·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 | 第14-16页 |
·胶原蛋白的应用 | 第16-19页 |
·类人胶原蛋白的优越性 | 第19页 |
·高密度发酵及过程优化 | 第19-29页 |
·高密度发酵 | 第19-26页 |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26-27页 |
·实际发酵过程的培养基流加优化 | 第27-2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9-31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实验方案及目的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供试菌种 | 第31页 |
·培养基 | 第31-32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摇瓶培养 | 第32页 |
·分批-补料培养 | 第32-33页 |
·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的发酵工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重组大肠杆菌分批-补料培养的动力学 | 第36-45页 |
·分批发酵阶段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 第37页 |
·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 | 第37-38页 |
·各阶段的动力学模型 | 第38-44页 |
·分批发酵阶段 | 第38-40页 |
·分批补料发酵阶段 | 第40-44页 |
·动力学模型误差分析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重组大肠杆菌流加发酵的最优控制 | 第45-62页 |
·最小值原理简介 | 第45-47页 |
·状态和状态方程 | 第46页 |
·控制向量 | 第46页 |
·目标泛函 | 第46-47页 |
·受控系统的最优化问题 | 第47页 |
·连续系统的最小值原理 | 第47-49页 |
·协变向量λ(t)和哈密尔顿函数H | 第47页 |
·最小值原理 | 第47-48页 |
·正则方程组的求解 | 第48页 |
·哈密尔顿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 | 第48-49页 |
·流加发酵系统的最优化问题 | 第49-50页 |
·流加发酵最优控制算法 | 第50-52页 |
·重组大肠杆菌流加发酵的优化控制 | 第52-62页 |
·最优流加方式的模型计算 | 第52-55页 |
·单一控制阶段的发酵本质 | 第55-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