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飞机刹车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 第11-1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本论文关键技术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双通道刹车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3-17页 |
| ·双通道系统结构组成 | 第13-15页 |
| ·机轮速度传感器 | 第13页 |
| ·防滑控制盒 | 第13-14页 |
| ·电液伺服阀 | 第14页 |
| ·刹车阀 | 第14-15页 |
| ·刹车装置 | 第15页 |
| ·双通道系统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双通道刹车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7-24页 |
| ·左右主轮载荷不平衡下机体的数学模型 | 第17-20页 |
| ·结合力矩模型 | 第20-24页 |
| ·左右主轮载荷模型 | 第20-22页 |
| ·轮胎模型 | 第22-24页 |
| 第四章 基于模糊控制的双通道刹车系统控制方法设计 | 第24-40页 |
| ·单通道控制方法及其缺陷 | 第24-25页 |
| ·双通道控制的引入和分析 | 第25-31页 |
| ·双通道间平衡调节方法 | 第26-27页 |
| ·双通道控制律的设计 | 第27-31页 |
| ·双通道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31-37页 |
| ·输入输出变量的选取 | 第31-34页 |
| ·刹车系统规则的建立 | 第34-35页 |
| ·模糊控制算法的实现 | 第35-37页 |
| ·模糊控制器的实现 | 第37-39页 |
| ·双通道控制盒模型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刹车过程低速段控制性能的改进 | 第40-53页 |
| ·双通道模糊控制性能的分析 | 第40页 |
| ·利用神经网络控制方法改进低速打滑现象 | 第40-43页 |
| ·BP神经网络的实现 | 第43-53页 |
| ·实验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 第44-45页 |
| ·结构的选取 | 第45页 |
| ·建立 BP网络 | 第45-46页 |
| ·BP网络的学习算法 | 第46-52页 |
| ·积水跑道下建立的BP网络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53-62页 |
| ·系统双通道总体模型 | 第53页 |
| ·飞机着陆性能指标 | 第53-56页 |
| ·最大着陆重量限制 | 第53-54页 |
| ·最大刹车能量限制 | 第54页 |
| ·刹车性能指标 | 第54-56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 ·双通道模糊控制的仿真结果 | 第56-59页 |
| ·低速段改进后的仿真结果 | 第59-62页 |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工作总结 | 第62页 |
| ·工作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71页 |
|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71页 |